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
为生命种下美的种子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实验小学“尚美教育”品牌建设剪影
高博 潘其勇

    常平镇横江厦村,是广东省东莞地区有影响力的革命前辈李任之的故乡,红色基因深入血脉,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游木龙”的发源地,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常平实验小学就坐落于这片人杰地灵、崇善尚美之地。

    自2004年联合办学以来,常平实验小学践行“尚美点亮智慧人生”的办学理念,十六载耕耘求索,逐渐形成了“尚美教育”的鲜明特色,如今正从“特色学校”向“品牌学校”转型升级。

    2020年10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颁布,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育的时代背景下,常平实验小学以美育人,扎扎实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东莞地区小学美育实践作出了示范。

    从文化基因中寻找美

    常平实验小学的前身江汉小学始建于1929年,距今已有90多年历史,2004年9月,新校建成后整合另外3所村办小学实施联合办学。新学校承载着当地百姓满满的期望,但4校合并管理不易,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让教师们头疼不已。

    学生的问题首先是学校管理的问题。面对困境,以戴彦勋校长为首的校领导班子提出了“按时上学,排队做操,爱护公物,清洁卫生”16字行为规范。但校领导深知,管理不能仅靠管,必须培养自觉的力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师生的内生动力呢?

    一次梳理学校和地域文化时,戴彦勋眼前一亮:“横江厦村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民俗文化,从中源源不断地流淌着美。美在常平人与生俱来的基因里,何不将其融入师生的学习生活中?”

    经过深入研讨,学校提出了“尚美点亮智慧人生”的办学理念,力求将美学原则深度融入德育、智育、体育、劳育中,营造“诗意地栖居、自然地生长、尽情地绽放”的教育生态,培养求真、崇善、尚美的时代新人。

    “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创新是新时代美育的一大特点。如果说最初提出‘尚美教育’是一种朴素的追求,那么随着实践的深入,美育正变得与国家和时代息息相关。党和国家提出美育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需要。因此,小学美育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回首“尚美教育”的心路历程,戴彦勋感慨万千。

    立美德育:“四礼五节”培育心灵美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开展“尚美教育”之初,改善校风校纪是当务之急。学校实施“立美德育”,通过优化德育队伍、构建活动体系、促进家校共育、尚美争星评价等措施立德树人。

    学校明确“尚美教育”理念下的“三品·六格·九美”核心素养标准,建立了以“四礼·五节·八体验”为代表的“立美德育”活动体系,让儿童在活动浸润中感受美、体验美、展现美。

    每一个进入实小的孩子,都会经历入学礼、爱国礼、孝德礼、毕业礼,在庄重的仪式教育中,培养崇高的美感,促进心灵的升华。一年一度的尚美艺术节、大美旱龙节、和美亲子节、慧美科技节、致美读书节,为孩子们搭建了盛大的展示舞台,让每个人绽放自己。班队课、校外研学等实施的八项主题体验活动,则通过“体验—感悟—展现—反思”达到“以美育德”的效果。

    除了丰富的活动,尚美争星评价也是常平实小的一大特色。学校围绕素养标准建立了评价体系,通过线上日评、班级周评、学校月评,评出三星、四星、五星榜样,每学期评出学生的优秀荣誉“尚美之星”。

    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美,就会主动追求美。长期“美”的熏陶,让实小学子变得乐学扬美、自信阳光,微笑成为第一形象,见人行礼打招呼成为第一语言,受人帮助说“谢谢”成为第一习惯,以往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再也难觅踪影。

    尚美课程:“人文艺术”尽展个性美

    坚持儿童立场是“尚美教育”的初心,这也深刻地体现在“尚美课程”建设中。常平实小关注儿童多元需求,聚焦尚美核心素养,构建了求真课程、崇善课程、尚美课程“三位一体”的学生“尚美课程”体系,每一板块又涵盖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同时开发教师成长课程、家校共育课程,实现共同成长。

    每天的“430课堂”是实小学子期待的特色课程时间,科学思维、经典文化、艺术鉴赏三类特色课程打造了课程盛宴,其中的剪纸、经典海读、英语绘本、创意打击乐、非遗“旱木龙”等品牌课程已成为闪亮的课程名片。

    艺术教育是美的直观体现。早在2009年,学校就尝试剪纸进课堂,逐渐形成了“人人都会剪,个个来参与”的盛况。如今,校园里处处都有剪纸文化元素,学生的剪纸作品创意非凡,尚美艺术节上,千人剪纸大赛蔚为壮观。学校2018年入选广东省首批艺术特色学校,2020年入选广东省中小学优秀文化传承学校。

    人文教育承载着美的厚度。学校的另一门品牌课程“经典海读”立足大语文视角,将“课内大量阅读”与“多读经典”相结合,提升语文素养,渗透人格培养。该课程分年级开设了趣味儿歌、趣味成语、主题儿童诗、歌诀经文、诗词吟诵、整本书阅读等子课程;每日晨诵,每学期展示,每年致美读书节上,经典诵读、诗词大赛等活动精彩纷呈。近两年,学校学子摘得东莞市中华诗词大会总决赛一等奖、东莞市经典诵读大赛特等奖,获评“全国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示范校”。

    为了将人文教育做深做广,学校还开发了“百年旱木龙”非遗综合课程,将剪纸、泥塑、舞蹈、童谣、研学课程统整再造,引领师生亲身感受当地非遗项目独特的文化价值。2020年,学校被评为市级“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

    如今,常平实小的“尚美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开展“AI全科教师+智慧课堂”课程开发研究;充分利用镇本资源开设了李任之故居等8个课程体验基地;编写了《经典海读》系列六套及《百年旱木龙》《创意剪纸》《革命前辈李任之》等校本教材……

    “尚美课程”不仅为校园带来了诗情画意,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深受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智慧课堂:“先学后教”实现学习美

    如果说“尚美课程”凸显了人文与艺术教育两大特色,那么对“智慧课堂”的追求则体现了“尚美教育”的另一特色——智慧教育。近年来,常平实小紧跟美的时代特征——智慧与创新,探索“智慧课堂”模式,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深度变革。

    2017年,随着常平镇政府部门引进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学校启动了“智慧课堂”研究。目前四至六年级共有12个实验班配备了智慧教室,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参与教学,25名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我校‘智慧课堂’利用信息化手段落实‘先学后教’理念,师生打破时空界限,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多元互动教学,学生能更充分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开放的审美思维。”戴彦勋介绍道。

    在四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学生课前通过“微课+自学单”进行预习,教师在线批改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备课;课上,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灵活有序地组织学生利用科大讯飞畅言平台学习,通过推送、抢答、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课后,教师发布微课视频实行个性化讲解辅导,发布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精神,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了,潜力被进一步激发了!”授课的李华莹老师说。

    随着改革深入,常平实小多个学科已建立“微课+自学单、课件、翻转课堂优质课例”等系统资源库;近3年,学校围绕“智慧课堂”建设研究立项了1个省级立项课题、3个市级立项课题。目前,学校已成为东莞市慕课试点学校,常平镇“智慧课堂”建设代表学校。

    慧美之师:“六美工程”锻造队伍美

    “尚美教育”的成功少不了教师队伍的支撑,唯有美的教师才能培育美的学生。多年来,常平实小通过“六美工程”培育智慧与魅力并存的“慧美之师”。

    学校以“立美工程”强化师德建设。每学期召开干部训诫会、师德宣讲会,教师节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宣誓仪式,用仪式感提升教师内心的使命感、神圣感;每学期选出大家心目中的“最美教师”,让榜样教师的优秀事迹深入人心。

    学校以“学美工程”优化教师管理。建立领导班子、部门、学科定期集体学习制度,每学期组织教师开展“三个一”美读活动,即共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组织一次读书沙龙。鼓励教师将思维的火花撰写成文,每周发布的“尚美灯塔”栏目,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学校建立了完整的教师培育机制,开展“育美工程”结对帮扶培养新教师,开展“创美工程”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开展“弘美工程”培养省级、市级、镇级名师等。

    不只享受眼前的工作,还要有诗和远方,学校以“享美工程”点亮教职工的生活。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瑜伽、书法、音乐、摄影、咖啡等俱乐部活动,定期组织游艺、户外远足等趣味活动,让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享生活之美。

    目前,学校86名专职教师中有省、市级名师3人,市教学能手15人,镇级名师2人,镇学科带头人5人,教师平均年龄33岁,朝气蓬勃的“慧美之师”团队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诗意、有创意、有情意”的大美校园,是常平实小的承诺。今天的实小校园,翠色欲滴,四季鲜花,清晨的琅琅书声、课间的美妙乐声,皆是师生喜爱的那首诗、那首歌。

    2020年,常平实验小学被确定为东莞市品牌学校培育对象。16年的“尚美”之旅,从一所薄弱乡镇学校蜕变为在省、市有影响力的美育品牌学校,成功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小学美育模式,也为东莞这座制造业名城培育创新型人才夯实基础。

    “美的种子一旦种下,美的人生就已拉开序幕。让每一个生命诗意地栖居,是‘尚美教育’不变的理想。”展望未来,戴彦勋校长满怀憧憬地说。(高博 潘其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实验小学“尚美教育”品牌建设剪影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03/10/12/ZGJYB20210310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