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人物
2021年02月27日 星期六
方桂馥:捐毕生储蓄助学扶贫的“抠门”老头
本报记者 梁丹

    1月17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离休教师方桂馥走了,享年百岁。略读他的事迹,有人也许会直呼“这真是个抠门至极的老头”,用的是旧式的烟斗、茶缸,穿的是别人不要的旧衣裳,因为“便宜”住在村里的敬老院,就连一床破旧的被褥也舍不得扔。

    可就是这样一个“抠门”的老头,却决意要把自己的所有积蓄捐赠出去。根据老人的遗嘱,他的存款要全部用于助学或扶贫,甚至于衣服和被子,他也有交代,“用在扶贫上”。

    老人的储蓄主要存在85张存折上。2014年,老人在一次捐出73张存折后,又拿出了12张存折。当老师和同学劝他留着自用时,早年失聪的他在纸上写道:“不用操心,我已留存9400元,够用了。”

    有人问老人,把钱都捐出来不心疼吗?老人的回答简短:“钱要起作用”。

    【点评】

    因为钱要起作用,所以要给家境贫困的孩子、要给助学扶贫的事业,唯独不用给自己!多么朴素的想法!

    看完老人一生故事的全貌,才懂得那份“抠”背后的“舍得”。而将老人的“抠门”和隐成主流的“精致穷”对照着看,也才能懂得那份“舍得”背后的大爱。

    据媒体报道,近日,继对年轻用户降低花呗额度后,蚂蚁集团花呗、借呗等又上线了自主管理新功能,目的是鼓励年轻人“理性消费”。埃里希·佛洛姆曾说,“将消费作为生活的目的会导致挥霍无度和厌倦。”的确,在那些深陷消费贷的年轻人故事里,作为生活目的的消费,不仅没有给人带来满足和快乐,反而带来了沉重的债务。

    当然,方桂馥老人的选择是崇高也是出于本心的,我们显然不能要求人人都恪守这种简朴而充实的生活,但从方桂馥老人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节俭的美德,还感受到了“钱要起作用”的智慧。

    (本期点评 本报记者 梁丹)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