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学前周刊·管理
2021年01月24日 星期日
优课展评,教研指导如何进退
高美娇 吴景清
栏目主持 高美娇
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院幼教教研员、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

    随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与游戏课程改革的推进,曾经作为幼儿园优秀教学行为和优秀教师评价标准之一的优课展评活动也随之被质疑、被淡化。集体教学活动要不要上?优课评比要不要做?各级教研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实际上,幼儿园课程改革凸显游戏的价值,并不意味着要取消集体教学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中聚焦关键经验的梳理和提升,有助于推进幼儿深度学习。同时,集体教学活动作为一种评判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通过说课、会课等多种形式的研课,也可以快速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仍然需要发挥集体教学活动展评的独特价值,以评促改,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作为活动策划者的教研指导者,如何在研课中避免“权威”,做到进退有度,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我们一直在尝试。

    以我市2020年省优课研磨团队为例。本次优课活动的要求是,围绕关键词“在一起”,自行确定中班主题活动名称,展开主题审议,并在此基础上截取体现深度学习的活动进行设计与教学。

    如何引导教师聚焦核心?

    退后观望引发师幼对话

    解读关键词,选择合适的内容,是优课研磨的第一关,也是执教教师最头疼的问题。为避免权威、一言堂,教研员和园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信任执教者,让执教者自选主题和课例。

    中班初期“好朋友”主题中社会活动“在一起”的方案研修,由一位执教者、两位年轻教师、三位经验型教师以及园长、教研员共同参与。确定活动目标时,教师们出现了意见分歧:年轻教师认为让幼儿在音乐、科学等各类游戏中体验在一起的快乐就行;经验型教师认为应该要有同伴交往技能的提升。教研指导者甄别教师们的意见,发现双方都凭借对幼儿的原有认知和个人偏好预设目标,忽略了教学设计的关键人物——幼儿。

    “你们做过调查吗?新中班孩子现在的交往水平怎么样?需要哪些支持?”“‘在一起’主题核心价值指向哪个领域?相应的教学活动有哪些内容……”教研指导者的疑问,将教师的思维引向“聚焦幼儿发展”的角度。

    教师通过与幼儿直接对话、观察幼儿交往现状及家长问卷,发现不同幼儿同伴交往技能存在差异。再链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4—5岁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典型表现,确定本次活动的核心是: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交往行为,与同伴或他人快乐交往。教师捕捉到新中班幼儿交往中普遍存在的关键事件是“交往技能缺乏,难以交到新朋友”“因为人缘好被多个伙伴争抢”,并以此作为集体教学要突破的难点。

    教研指导者给予教师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让教师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发现幼儿当下的经验与问题。对话也就不再是凭经验的表达,形成的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维碰撞。

    执教中出现困惑如何解?

    同课异构带来外围对话

    我们发现,团队研修经常会遭遇“闭门造车”的烦恼。每所幼儿园都有固有的研究特质和思维模式,这使研修中产出的课例模式化。教研指导者可以打破单所幼儿园团队研修的狭义认识,扩大团队研修范围,给固化的研修思维注入新血液。

    教师们初期形成的“在一起”主题活动教学环节为谈话导入,好朋友是谁(经验回顾)—邀请好朋友试一试(观察与学习)—和好朋友一起游戏(迁移运用)。但在研磨中始终不如意,执教者感叹:“社会活动真难,除了第一环节知道互动点,其他环节每次出现的情况都不同。”团队中的其他教师也陷入了僵局。于是,教研指导者带着几段其他园区的教学视频,请陌生的小Z老师来到研修团队,展开同课异构。

    教学视频是其他幼儿园类似的活动录像,小Z是一位对社会领域教学有较多关注的外园教师……观看视频后,教师们发现,几个设计较为类似的交往游戏环节,都出现了幼儿“以快速站到一个位置”为目标的现象,过程中互动很少。在与小Z老师的交流中,执教者发现,小Z老师每一个环节都在思考从幼儿的“学”引发教师的“教”。如游戏“青蛙跳荷叶”,幼儿邀请朋友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用语言,有的用动作拉同伴,还有非常智慧的幼儿自己只占很少的位置,“虚位以待”。

    教研指导者提议,团队参与者和小Z老师画一画幼儿在活动环节中的经验生长点,再把各自的思维导图集中起来,剖析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们终于发现:游戏递进性缺失,导致关注点不清晰,指导策略低效。大家意识到需要找到更合适的载体,如游戏、视频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既能形成认知冲突,又能引发交往行为。

    执教者在分析了“青蛙跳荷叶”“两人三足”游戏后,创造性地提出运用绘本《小黄和小蓝》的简单情节引发幼儿充分互动、思考和表达。

    教研指导者穿针引线,构建起了新的研修共同体:提供外园区相关经验;找准研修节点,让外园区教师直接介入、参与研修,形成了异质同构式的研修氛围,新的刺激对团队产生积极影响,对话双方带着批判性思维,引发出新一轮的头脑风暴。研修团队以此为基础,重新考量对主题的价值判断,拓宽原有的思维线索,研修也有了新方向。

    如何改进升级活动设计?

    反思梳理聚焦问题对话

    本次活动将鲜活的生活经验和可爱的绘本角色游戏巧妙结合,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主动发现、运用、积累交往经验。执教者两次试教,师幼互动都不乏精彩,但团队优课研修不能只满足于呈现一个优秀课例,而是要结合课例,剖析指导策略和行为背后的得失,实现优课研磨的内涵升级。因此,教研指导者采用理论重温、现场回放等方法,引导大家聚焦活动设计亮点和反思文本改进展开对话。

    一开始,团队梳理本次活动的关键词为“基于经验,通向生活”,但教研指导者发现执教者提炼时没有回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只停留在绘本中的文学想象点,逻辑上缺乏线性推进,未体现深度学习。

    通过重温前期共同学习的幼儿社会领域关键经验、幼儿深度学习理论、情境教学法等,再回顾本次研修历程,团队最终梳理出符合本次活动内核的设计关键词为“对话学习,建构关系”。

    大家一起回看活动视频,赏析精彩片段,团队的每个人都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创意,体验到了虽苦犹甜的幸福感。如一位教师捕捉到的被多个玩伴争抢和找不到朋友的两个日常交往微视频资源,在每一次磨课中都成了很好的素材。

    执教者坦言,从开始的担心不完美到后来喜欢与幼儿对话、与研课团队对话、与问题情境对话……优质课研磨虽已结束,但团队在此过程中建立的对话感并未消失。

    (作者吴景清系浙江省温岭市市级机关幼儿园副园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