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要闻
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浙财大学生创业项目助力渔民水产品销售——
“朝渔夕食”富渔村
本报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赵蕾

    春节临近,眼看到了囤年货的时候,浙江财经大学学生创业项目“朝渔夕食”派上了用场。

    “朝渔夕食”意思是早上从舟山捕捞的新鲜海货,12个小时内就能送到浙江各地顾客的餐桌上,既保证了海鲜的美味,又解决了渔民的滞销难题。

    项目发起人沃瀚文是舟山人,他在创业调研中发现,这些年大型渔船的兴起,导致小渔船数量锐减。“捕获的海鲜都是好东西,但由于缺少销售渠道,小渔船渔民挣钱有点儿难。”

    在创业导师的帮助下,沃瀚文和几名同学共同发起了“朝渔夕食”项目,利用网格化管理,将相邻的几个渔村划归为一个单元网格,同小渔船渔民签订协议,帮助他们的水产品打包销售。在储存和运输方面,采用先进的冷冻技术和设备来保鲜,与顺丰合作完成高效率配送,确保海鲜的新鲜度。

    为寻找买家,团队通过搭建“社群”,让客户提早预订产品,选择送达时间。有了稳定的买方市场,渔民们出海打鱼就能心中有数。

    沃瀚文团队多次走访舟山的小岙村,挨家挨户地用家乡话宣传自己的合作方案。第一年只有两户渔民愿意合作,等看到他们挣到了钱,其他渔民也纷纷加入进来。目前团队共签约了20多艘小渔船,帮助了40多户渔民。

    创业不到三年,“朝渔夕食”项目总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有了项目的助力,小岙村的渔民们改变了靠种菜打鱼勉强做到自给自足的现状,每户平均年收入增加了9万元。“一幢幢新房子在村里盖起来了,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多了不少!通过项目的帮扶,切实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小岙村村主任说。

    据悉,“朝渔夕食”项目已经启动了“百村计划”,从浙江拓展到全国沿海,将与120个渔村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依水而富,以渔而安”的目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