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中教评论
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在线教育平台要确保育人在线
王瑶
樊薇 绘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点名在线教育,提出了“企业主体是谁?资本大规模介入引发哪些问题?如何加强监管?”三大问题。文章指出,寒假将至,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又活跃起来。电视广告、地铁站、公交站、楼宇电梯广告……学龄孩子家长目光所及之处,基础教育在线平台的广告一个也不放过。(《新京报》)

    因疫情原因,在线教育按下了“快进键”,技术的革新,资本的涌动,现实的需要,成就了在线教育当下的繁荣局面。但火热背后,潜藏的危机和暴露出的问题也正在浮现。

    就在中纪委网站点名批评之前,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手机推送的在线教育广告,个别知名在线教育品牌等竟然都请了同一位“老师”为其做广告。关键在于,这位“老师”,一会是数学名师,一会又是英语名师。以“教师演员”的名义糊弄家长,给出低价的试听课相互竞争,付费之后却存在内容与宣传不符的情况。围绕着教育话题,制造焦虑、贩卖焦虑,到头来,苦的是孩子,累的是家长,唯有在线教育机构,成了笑到最后的人。

    说2020年是在线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一点也不为过。受疫情影响,网课成了更多学子首选的课外辅导方式,在线教育机构从中看到商机,行业用户也扩大到4.23亿,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0亿元。这样广泛的需求和商机背后,自然少不了资本的驱动和广告的投放,学生和家长所忧虑、所担心的,也都被如雪花般的广告给一遍遍刺激。年关又将至,不给孩子报个网课,似乎这假期就是虚度。

    表面上看,这是在线教育行业蓬勃发展、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实则,就如线下的校外培训机构一样,把有关升学、成绩等等的一切教育问题,又一次放大了。在教育竞争激烈的城市,“虎妈”“猫爸”们望子成龙心切,为孩子读好学校拼命报班培训,不断给孩子打“鸡血”,所谓的“鸡娃”,便如此而来。以升学为目标导向,在线教育煽动起了有关奥数、应试、择校等与国家素质教育方针相违背的现实焦虑,家长和孩子则在这种不明所以当中,深陷报班上课的漩涡,不花钱上课,便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任。受够了线下培训学校之苦的家长群体,如今又要遭受在线教育的袭击。

    家长更为在意的,一是在线教育鱼目混珠般的虚假宣传。广告当中各种优惠和诱惑,实际的教学却和承诺的不符。加之未成年人自律性缺乏,一旦被困网课当中,付出的不光是时间成本,还有健康成本和兴趣成本。二是现实的教育环境依旧有诸多不如意。补课的需求,来自于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不自信,而这背后,又和升学、考试等相关政策紧密挂钩,也只有严格落实相关升学考试政策,加强学校教育和在职教师责任,才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避免被在线教育透支太多的精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显然,在线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学校教育是很好的补充和提升,但健康、有序的前提是要规范,严格遵照相关政策,推动校外线上培训在制度的轨道上有序发展,这是在线教育急需完善和落实的。

    当前,不少地方已经出台文件,对校外培训进行引导和规范。例如成都市近期出台《成都市2021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提出,校外培训要端正导向。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也明确指出“公民同招,公民同权”。这样的制度设计,有效消释了家长的教育焦虑,也给乱序下在线教育降了降温。

    总而言之,期待在线教育以“教育”为导向,真正服务于家长和孩子。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岷江新城成外学校教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