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中教评论
2021年01月08日 星期五
校园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创新
黄晔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歌声响起,青年学子漫步校园,诉说家国情。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育部组织发起了“我和我的学校”网络微视频接力活动,让全国大中小学校的学子们寻找、挖掘并讲述自己与学校的故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3所高校在网络上率先发起微视频接力“我和我的学校·追梦2035”,号召高校学子们通过网络接力联动,点赞祖国新时代,迎接建党100周年。连日来,各地大中小学纷纷加入。从“毫厘跬步”到“万里苍穹”,学生们感受着祖国“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建设成就,同时畅想着“十四五”及2035年的美好蓝图。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正确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全面学习掌握中国共产党史、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准确认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刻内涵,鼓舞起面向“十四五”和2035未来远景的信心,随时准备接过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国的接力棒,开启奋斗的新征程,既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时代交给这一代青少年学生的光荣使命。

    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都必须尊重历史的真实,都有责任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带领青年学子回首我们走过的路。“我和我的学校”网络微视频接力活动第一阶段就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一主旨。如:当我们在自己熟悉和热爱的校园里徜徉,“唱支山歌给党听”;当我们探寻诸如钱学森、黄旭华等前辈的足迹,翻开尘封的历史;当我们聆听改革开放的铿锵豪迈故事,感受 “十三五”步伐;当我们展示抗疫斗争中最美的逆行,感悟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立体三维地展现,横向和纵向直观对比,加深对我们党艰辛奋斗历史的理解,增进对我们国家辉煌发展成就的认同,从而增强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启示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和我的学校”网络微视频接力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各校的响应度较高,教育效果较好,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总结提炼。如何将活动持续健康有序向前推进,取得更好的教育实效?必须进一步精心谋划,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防止简单化和同质化,使主题更为鲜明突出,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

    不断创新形式,更好体现迎接建党100周年主题。精选活动内容,增加互动环节,如采取线上竞答、舞台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中共党史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内容融入活动中,做到润物无声,真正增强广大青年学子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使教育活动收到实效。

    更加注重实际,充分挖掘不同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各展所长,将本地本校的红色教育资源、科教特长资源等,精心梳理,精心包装,做到完美呈现,以理服人,情景交融,实现教育性和可接受性的有机融合。

    加强分类指导,充分调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参与。要广泛宣传发动,根据大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识能力水平差异,确定不同的活动主题,如像报道的前期活动中,中小学生以“脚踏实地,未来有无限可能”为主题,引导这些含苞待放的花季少年,着眼当下,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学生则以“奋斗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主题,引导青年潜心向学、立志修身、勇于实践、善于创新。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