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4日 星期一
行走在精准教育扶贫路上的坚定使者
——南昌市对口教育援疆和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侧记
杜玉标
①南昌市教育部门对帮扶户进行“一对一”的发展帮扶
②南昌市第二批赴新疆支教队伍
③援疆教师在传授教育做法

    请到城里来、送到边疆去、下到乡村中……这是江西省南昌市教育部门精准教育扶贫的成功经验和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显著成就。

    作为一级地方承担着教育使命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发展的触角伸向哪里?南昌市教育部门折射出的闪光点在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时刻将全市学子们的成长成才放在心上,将教育创新发展摆在重要的战略高度,鼎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南昌市教育部门在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以精准教育扶贫为重要使命,为区域内精准教育扶贫作出了重大贡献,还在新疆和内地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教育桥、扶智桥、发展桥。2019年,市教育部门承担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扶贫攻坚任务,带领全村1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精准脱贫,先后建设了莲蓬种植和花果园种植两个扶贫产业基地,仅2019年获利就达到了40万元。

    南昌市教育部门在精准扶贫中取得的显著成就,原因就在于:“一个地方的教育发展需要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定能打造出好的地方教育特色。”他们通过精准教育扶贫,将幸福和希望送到了乡村和边疆。早在1985年南昌十七中就成为全国首批开办内地西藏初中班的学校,30多年来,已培养2237名藏族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让教育之花盛开在雪域高原。目前,南昌市有两所学校承担新疆和西藏初高中学子的对口教学基地,去年5月江西省第二批援疆支教南昌支教队伍再次奔赴新疆,为边疆地区的教育发展送去了福祉。南昌市教育部门的成功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

    “请到城里来”为边疆发展播撒希望的种子

    “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生日,是在克州班度过的。”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克州班退休内派教师李新玲去年50岁生日那天,200名学生在宿舍楼下围成一圈唱着生日歌,蛋糕上“妈妈生日快乐”6个字,让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新疆虽然离家很远,但新疆的教育需要我们去支援,你的选择是对的。”2020年5月11日,江西省第二批援疆支教南昌支教组教师万美玲的爸爸对女儿深情地说。

    “农忙时,来基地打点儿零工,一天也能赚个200元。”2020年6月9日,罗田村花果园合作社种植基地内,贫困户雷肇谟一边为葡萄套袋一边憨厚地笑着说。

    请到城里来、送到边疆去、下到乡村中,南昌教育扶贫的“一来二去”将幸福的希望送到了乡村和边疆。

    教育是改变一个地方的幸福奠基工程,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更多更好地培养边疆青少年,南昌市有两所学校承担新疆和西藏初高中学子的对口教学基地。

    早在1985年,受省市部门重托,南昌十七中成为全国首批开办内地西藏初中班的学校。此后,民族教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西藏班工作无小事”“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成为全校师生和各级领导的共识。

    30多年来,学校按照“标准要高、管理要严、工作要细、情感要真”的要求,不断强化西藏班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保障,多次被国家和省市评为民族工作先进单位。目前,学校已培养了31届藏民子女,2237名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2008年,南昌县莲塘一中被选定为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区的高中教学基地,学校每年为克州培养100多名高中学生。

    首批克州学生招生,班主任廖小文印象深刻。在新疆招生时,克州的学生和家长并不了解江西,也不愿意送孩子到千里之外的江西上学。廖老师经过宣传江西、讲解江西,让新疆克州的各族百姓认识了江西,大家都说:“把孩子交给廖老师,我们放心!”

    当廖老师带着100多名孩子离开克州时,面对送行的克州领导和学生家长们,他激动地说:“今天,你们把孩子交给了我,我就是这些孩子的爸爸了!3年后,我一定把一个健康长大、成绩优秀、品行优良的孩子带回来!”

    为了这份庄严的承诺,廖老师一连带了3届当了9年班主任,许多感人的故事写入了莲塘一中民族团结的新篇章。廖小文老师也被评为“感动克州十大教育人物”“感动江西十大教育年度人物”。

    在西藏班和克州班,老师付出的感情有多深,学生成绩上升就有多快。师生之间难舍难离的情意,就是民族团结情深意长的见证。在2019年高考中,苏力坦别克被中央美术学院高分录取,成为克州高考史上头一人。

    11年间,克州学生有13人创造了克州地区文理科的优异成绩,每年克州班的学生,大都走进了高等教育殿堂实现了大学梦,成为建设家乡、报效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送到边疆去”为边疆的教育发展躬耕不已

    2020年5月11日,江西省230名第二批援疆支教教师分两批从南昌出发,启程奔赴新疆阿克陶县开展一年半的支教工作。就是这一批批支教队伍,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民族振兴的基石,留在了新疆、扎根于新疆、发展在新疆,全面践行着南昌市“送到边疆去”的庄严承诺。

    在这批援疆支教教师中,南昌市共选派了23名业务能力强、政治素养好的优秀党员教师。其中,一位南昌支教教师是来自南昌县南新乡中心小学的胡诗琪老师。她是一名“95后”的年轻教师,本可以选择在家乡从事着自己心爱的教育工作,但她还是选择背起了行囊远赴千里之外的新疆,投身于光荣的支教事业。

    胡诗琪这样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当初,不断有人提示我,去新疆支教需要勇气和磨炼,你一个女孩子受得了吗?但是,我觉得,不吃这个苦,我怎能为我喜爱的教育事业画上一道完美的彩虹呢?”

    胡诗琪援疆支教的选择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她的太奶不顾年迈,陪着曾孙女一起来到援疆教师集合现场。“去新疆,很舍不得,但我很支持她去。”老人家的话语简短、质朴,语气却很坚定。

    在本次援疆的23名南昌优秀教师中,还有不少教师已是第二次参加援疆支教了。来自南昌二中昌北校区的杜任根老师就是其中一名。他说:“阿克陶的居民、孩子在我援疆结束之后对我表达了挽留,希望我再度援疆,而我也非常喜爱那里的孩子,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就更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决定再度援疆,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一名坚定的使者……”

    来自南昌育新教育集团青桥校区的支教教师韩小梅也是第二次援疆支教。谈到“万里援疆为什么”这个问题时,她深有感触地说:“因为一个承诺、一份情感和担当。”作为首批援疆支教教师,在援疆过程中,她收获了满满的师生情、同事情、援友情。在援疆任务即将结束时,当地孩子和家长依依挽留,小白杨小学的校长也亲自打报告给援疆教师组,希望韩小梅老师能留下来,这些都一直在韩小梅老师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于是,她向组织提出了二次援疆的申请,便踏上了二度援疆的新征程……

    如今,江西省第二批援疆支教教师南昌地区23名教师已入驻当地的雪松中学和小白杨小学,投身到教学一线当中。他们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牢记初心,扎扎实实做好支教工作,推动新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和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把先进的理念、知识、思想传递给当地师生,引领当地教师快速成长,推动新疆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祖国的边疆建设谱写出来自江西教育的英雄诗篇……

    “下到乡村中”为精准扶贫架起百姓富裕桥 

    罗田村隶属于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优美江南水乡,也是省“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全村绝大多数劳动力都在外面务工,村里留下的大多是无工作能力的老人和小孩。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南昌市教育部门的重中之重。

    2016年,南昌市教育部门开始在罗田村挂点扶贫,王强、刘昆等作为定点扶贫干部到罗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连心”小分队队长。市教育部门领导多次下村调研、现场办公,制定了详细定点扶贫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

    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市教育部门创新扶贫举措,率先在安义县建立了首家立志爱心超市——佳家爱心超市,成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新引擎;还建立了莲蓬和葡萄产业基地,仅2019年两个扶贫产业基地的纯利润就达到40多万元,贫困户年收益最多的一户达到1.8万余元。

    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扶贫扶智则为罗田村脱贫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罗田村可持续发展,市教育部门又对驻村学校建设加大力度,一方面组织市内名校南师附小与罗田村小签署帮扶协议,并开展优质课下乡活动,进一步强化村小教学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利用南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资源优势,为罗田村搭建了专门的网上宣传和扶贫产品销售平台——安义县罗田村扶贫网,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提升村民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5年来,南昌市教育部门倾心尽力,驻村第一书记持续接力,罗田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村16户32名贫困户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脱贫攻坚,人民至上。多年来,不论从南昌市教育部门对口支援新疆、西藏的教育事业发展,还是近几年承担省内精准教育扶贫和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他们都以“教育至上、人民至上”为己任,践行了新时代赋予南昌教育人的根本使命,在希望的田野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在美丽的边疆地区孕育出了无限的希望,向边疆地区和帮扶地区的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杜玉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南昌市对口教育援疆和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侧记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01/04/11/ZGJYB2021010411_b.jpg 11 中国教育报 12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