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2021年01月02日 星期六
科技助力 评价引导 加速推进
多学段一体化,北京打造升级版思政课
高毅哲 柴葳 刘琴

    本报讯(记者 高毅哲 柴葳 刘琴)思政课如何“有滋有味也有料”?怎么打造课程思政的“升级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怎样落地?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市多所学校,感受到了推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鲜活力。

    “同学们的苹果摘完了吗?”

    “我们的果子已经卖光啦!”

    2020年12月14日,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正在北京科技大学智慧教室里进行。借助VR虚拟技术,学生们走进北京科技大学定点帮扶的甘肃省秦安县小寨村,化身驻村第一书记助理,了解小寨村的脱贫之路。

    “就像真的参与到了小寨村的扶贫一样,我们国家的扶贫工作太不容易!但也真的伟大!”刚刚帮助村民销售完苹果的周艺舟分享了他的感受。

    利用VR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思政课,是北京科技大学创新思政课教育的一次有效探索。北京科技大学自2012年开始启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平台建设,累计投入700余万元,2018年建成全国首家“数字马院”。依托这一平台,北京科技大学建立了“VR仿真虚拟教学体验室”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展示北京科技大学与秦安的扶贫故事。

    在中国戏曲学院,由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组成“艺术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授课团队,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和艺术学生思想特点,不断创新“戏曲+思政”的特色教学形式,深入挖掘戏曲艺术蕴含的德育资源,将思想教育与艺术专业、社会热点密切结合,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丰富的教学内容、专业的授课方法、新颖的课堂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一门人尽皆知的课程,它与北航同龄,与北航共同成长,是北航近4000名本科生的必修课,也是北航人的集体记忆,它就是有近70年历史之久的“航空航天技术概论”。

    “航概课”常讲常新,与教学团队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密不可分。“一是改革内容体系,引导学生讲述北航故事、中国航天故事、世界航空故事,培养学生爱国家、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的‘四爱’精神。二是强化情景体验和现场感,建设实物教学场地,开展飞行器发展史、飞行原理等模块的实物教学。”课程负责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杨超介绍。

    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加大课程思政建设投入,把课程思政作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将课程思政作为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学成果奖励申报、教学名师评选的参考指标,打造课程思政“升级版”。2018年,学校启动首批3门课程思政建设试点,2019年试点课程扩展至13门,2020年又扩展到45门,实现了全校各学院、各专业课程思政试点全覆盖。

    突出问题意识,从体制机制、理论、实践层面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构建不同学段协同作战的思政课教育体系,是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采访的最大感受。

    2020年8月下旬,新学期还未开始,为了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讲好“疫情大考的中国答卷”这节课,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谢玉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王莹莹、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教师李露珠就开始了紧张的磨课。

    这种跨越大中小学的“跨界”组合,源自一个特殊的教研组: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2020年6月,该教研组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正式成立,首批成员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以及海淀区7所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

    近年来,海淀区通过建立机制,设立项目,开发、建设面向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不同学段教师的研修课程,以课题为载体,凝聚了大中小学科研力量,致力于大中小学共性问题的研究。同时,通过大中小学一体化教研组,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基地,在教研共享、师资培训方面打通了“硬关节”,联通了“软组织”,走出了关键一步。

    不同学段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海淀区从研制思政课学业标准入手,促进大中小学在思政课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的一致性、顺序性、衔接性和递进性。

    “海淀区一直致力于推进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学业质量评价一体化建设,正在探索开展中高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研究,诊断各学段学生思政课学习发展水平,为教学改进提供决策依据。”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