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的双重保障,精准回应了青年创业者“起步难”的痛点 将政策温度体现在生活保障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现出“既给舞台、又减包袱”的思路
■将政策温度体现在生活保障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现出“既给舞台、又减包袱”的思路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从生活保障、创业支持、人才培养、政务服务、环境营造等多方面构建了全方位支持体系。这一政策创新不仅回应了青年创业者资金短缺的核心痛点,更通过“人才公寓+办公空间+发展基金+服务管家+创业街区”的组合拳,打造了覆盖创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网络,为青年人才敢闯敢创提供了立体化支持。
青年创业面临的首要障碍是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办公成本。北京新政精准施策,计划筹集3万套青年人才公寓,定向提供租金减免或补贴;同时盘活闲置空间资源,免费或低价提供300万平方米办公空间。这种“安居+乐业”的双重保障,精准回应了青年创业者“起步难”的痛点。
为更好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今年以来全国多地都出台了支持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新政。如广东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可谓力度空前,其中广州的“青年优居·南粤英才驿站”可为广东求职毕业生提供最长30天免费住宿;江苏张家港推出“人才购房补贴、人才房票2.0、‘房+车组合礼包’”等人才安居升级措施……北京此次发布的新政策更将支持周期从短期求职延伸至长期创业,体现了“全天候”服务理念。
北京此次发布的新政策可谓亮点多多,因有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作为背后支撑。如资金短缺是青年创业的最大障碍,62.1%青年创业者都反映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以此为政策靶点,北京新政创新性提出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青年人才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人才险”等产品,构建覆盖企业初创发展的金融服务链,将有效解决创业者反映的资金难题。
但有效支持青年创业,显然不是只解决启动资金和办公场所就万事大吉。从传统的“给钱给物”升级为“给服务给生态”,3000名专属服务管家提供“一对一”全程陪伴,20个创新创业街区打造“15分钟服务圈”……尤其是创新创业街区融合了人才公寓、孵化空间、创业投资、商务配套、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等多重功能,打破了传统产业园区的单一功能局限,构建了“工作+生活+社交”的立体生态,更加贴近新生代青年需求。新时期支持青年人才创业政策不断升级迭代,不仅形成强大的政策磁场吸引人才,还将政策的温度体现在生活保障的方方面面留住人才,充分展现出“既给舞台、又减包袱”的政策思路。
支持青年创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但是又要提防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今年7月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北京的做法充分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通过盘活存量资源,将保障性住房、老旧厂房等“沉睡资产”转化为创业空间,既避免了土地资源浪费,又实现了“轻资产创业”,使初创团队月均成本能够降低40%以上。
青年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因此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城市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主动打造吸引青年人才追逐梦想的热土。尤其是在深圳、杭州等创新型城市带来的“鲇鱼效应”下,北京、广州等老城市也焕发出新活力,依托高校与科研院所资源丰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等优势,打造立体化的青年人才创业支持体系,为青年人才敢闯敢创提供坚实支持。
3000名专属服务管家、3万套青年人才公寓、300万平方米办公空间、300亿元青年人才发展基金……万物皆有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正如创业的发展,创业带动就业具有“乘数效应”:据有关监测统计和测算,1个个体工商户能带动2—3人就业,平均每名大学生创业者可带动4.5人就业……创造条件让更多敢闯敢创的青年能够乘风破浪茁壮成长,绽放创新活力并书写创业传奇,不但能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持续动力,更将为国家开创更为辽阔的未来。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