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背景下,跨学科融合已成为推动各领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对于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而言,如何借助数智技术实现文旅品牌的创新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鲁迅美术学院作为艺术与设计领域的高等学府,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深入探索跨学科融合在“世遗”文旅品牌数智创新设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力求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学院依托2024年辽宁省教育部门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自主选题项目“新质生产力赋能辽宁‘世遗’文旅品牌创新——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文旅品牌数智化展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由辽宁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协同推进设计教育实践高质量发展。通过整合艺术、设计、技术、文化等多学科资源,学院正努力为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文旅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绽放光彩。
数字再生 智能重构
融合创新建筑艺术设计教育
在数智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建筑艺术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数字再生与智能重构”理念为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数智化建筑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学院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数智化建筑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智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对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建筑进行数字化复原与创意重构。在开展设计教育过程中,学院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将历史文化、工程技术、艺术美学等多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项目、提升实践能力的机会,为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数智化建筑艺术设计领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其建筑艺术在数智时代实现创新性发展。
数字协同 智能共创
融合创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
在数智化浪潮的推动下,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数字协同与智能共创”的理念,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学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数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新模式。通过整合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前沿科技,学院对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化符号、历史故事进行创意性的视觉转化与传播。在开展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学院强调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运用数智工具进行创新设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能力。此外,学院还积极与数智创意产业、文化传播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数智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项目实践机会,助力他们在数智时代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推动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化传播与视觉呈现迈向新的高度。
数字延伸 智能“焕裳”
融合创新服装服饰设计教育
在数智服装服饰设计教育方面,学院深入挖掘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化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服装服饰的设计理念之中。学院运用数智技术,对传统服饰的图案、色彩、材质等进行创新演绎,打造出既保留文化遗产精髓,又符合现代时尚潮流的数智服装服饰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智设计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引导他们利用数智软件进行服装款式设计、面料模拟以及三维展示,使设计作品更加直观、生动。同时,学院还积极与服装企业、时尚机构等开展合作,将学生的数智服装服饰设计作品推向市场,为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数字升维 智能造物
融合创新文创产品设计教育
在数智文创产品设计教育方面,学院充分汲取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把独特的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借助先进的数智技术,学院对传统文创产品的形态、功能、交互方式等进行全方位创新,开发出一系列既蕴含文化遗产独特魅力,又具备现代科技感和实用性的数智文创产品。在教育教学环节,学院着重培育学生的数智创新思维和文创产品开发能力,鼓励他们运用数字工具进行文创产品原型设计、虚拟展示以及用户体验模拟,让设计成果更具市场吸引力。此外,学院还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文创企业、文化机构等紧密合作,将学生的数智文创产品、设计作品转化为实际产品推向市场,有力推动了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创产业升级。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实践,学生不仅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养,更为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数字镜像 智能造境
融合创新空间展示设计教育
在数智空间展示设计教育方面,学院充分利用数字镜像与智能造境技术,对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特征进行深度挖掘与创新呈现。学院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三维建模等先进数字技术,构建出富有沉浸体验感与互动交互感的遗产地数字空间模型。这些模型不仅精准复刻了遗产地的建筑风貌、空间布局,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使观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遗产地的独特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学院注重引导学生将数智技术与空间展示艺术相结合,鼓励他们发挥创意,设计出既符合遗产地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数智空间展示方案。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数智工具进行空间规划、场景布置以及互动体验设计,提升了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学院还积极与博物馆、文化旅游机构等合作,将学生的数智空间展示设计作品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为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化传播与旅游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通过这些实践项目,学生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数智技术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的当下,鲁迅美术学院以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为灵感源泉,通过数智设计教育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教育模式不仅培养了具备数智素养与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学院的数智设计教育将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连接,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数智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实现辽宁“世遗”文旅品牌数智创新。
(金常江 刘丰溢 刘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