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龙口市润新小学

“双核”驱动 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中国教育报 2025年10月20日 山其华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山东省龙口市润新小学结合多年班级管理经验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与育人理念,且与现代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它既是学校教育中宝贵的德育资源,更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精神源泉。

  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教育智慧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深层次的互补与创新。学校通过这种融合为班主任专业成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方向。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现代教育仍有深远影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养人的德行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与当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启发内在潜能,与现代教育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相通。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全人发展、终身学习,与传统教育思想有着诸多内在联系。其精神内核与中华传统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是古代先贤教育智慧在当代的延续与创新。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素,是如今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立德树人”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方向,“知行合一”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两者融入班主任工作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班主任的专业自信和育人能力,实现从职业意识向专业自信的转变。

  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核心维度

  班主任专业成长需要精神追求与专业能力的协同发展。学校重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的视角,审视班主任专业成长中的精神追求和专业能力两大核心维度。

  精神追求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和方向指引,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境界和格局。首先,教育信念是班主任工作的精神支柱。“有教无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教育理念,涵盖了对教师专业价值的认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学生发展的追求,使班主任在工作中保持热情和动力。其次,文化自信是班主任精神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缔造最美教室”活动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自然融入班级管理,以“莲文化”“竹文化”等为载体,构建出“品行、品质、品位”的“三品”德育模型,使抽象的文化自信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动,直接影响学生文化认同的形成。再其次,人格修养是班主任精神追求的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克己修身”等思想,为班主任的自我修养提供了丰富资源,而外显的言行举止也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的质量和德育效果。

  专业能力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外在表现和实践支撑,是将精神追求转化为教育实效的关键。首先,文化融合能力是班主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教育内容的关键能力。在组织“端午节”主题班会时,不仅讲解了节日的由来和习俗,还设计了“旱地龙舟”团队游戏和“共绘班级龙舟”协作任务,引导学生将“龙舟竞渡”中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转化为班级团队建设的动力。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展现了班主任优秀的文化融合能力。其次,协同育人能力是班主任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的重要能力。积极建立家校联系,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实践、家长会等方式,实现家校在育人目标与行动上的“同构”;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课堂,实现社会教化与学校教育的统一。这意味着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已经由简单的班级管理者升级为家校合作的“联结者”、社会资源的“整合者”、教育共同体的“构建者”,也是对“家园同构”“社学合一”等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的转化。再其次,班级文化建设能力是班主任打造特色班级、实现文化育人的核心能力。在班级文化建设时,引入传统节日习俗、诗词吟诵、书法展示等内容,这种打造班级品牌形象的系列做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真正实现了以文化人。

  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实践路径

  班主任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系统的路径支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的视角,学校以“精神追求—专业能力”双维素养框架为支撑,构建了“理论学习—实践应用—反思提升”的班主任专业循环成长路径。

  文化自觉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起点,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能够快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化。经典研读是班主任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班主任不仅要系统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及优秀班主任辅导手记等,还要认真研读《论语》《大学》等传统教育经典,从中汲取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教育智慧,梳理班级管理核心方法。同时,文化实践是班主任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环节。在“行走的主题班会”中,教师们逐渐认识到,走进龙口市丁氏博物馆进行沉浸式的体验与感悟,不仅对学生极具教育意义,也增强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实践创新是班主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的关键环节,也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项目化学习是班主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班级活动的有效方式。在开展“探秘竹文化,做传承少年”主题班会时,学校以项目化任务“布置竹文化展区”为切入点,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竹文化的魅力。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也提升了班主任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同时,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是班主任整合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在“家校合育,携手赋能”的理念引领下,通过创新家长会形式、开发家校共育课程资源等途径,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家校沟通与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教育效果,也能为班主任专业成长提供支持系统。

  反思升华是班主任由经验型转向研究型的关键环节,也是特色形成的必经之路。教育叙事是班主任反思实践的重要方式。班主任要时常聚焦具体问题撰写教育反思日志,每月末进行班级管理复盘,最终形成年度成长档案,这种持续的反思习惯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和风格。名班主任工作室也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积极争取参与“校、市、区、省”四级名班主任工作室进阶培养计划,在主持人的引领和同伴的互助下,通过小规模、长周期、高关注度、强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有效促进专业水平提升。

  班主任专业成长是一个系统过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中,学校探索出了班主任专业发展新的可能性,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班主任能在这场文化融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文化型教育者的转变。

  (山其华)

中国教育报一线风采 10“双核”驱动 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山其华2025-10-20 2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