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洪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洪桥成校”)立足吴越文化的历史底蕴,全力打造“鸿图乡韵”品牌,致力于挖掘、传承和弘扬当地乡土文化。项目期间,学校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提升队伍能力、多元协同发力等形式,在品牌机制、传承路径、支持保障等领域精研打磨,向社会交上了一份乡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优秀答卷。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落地方案
“鸿图乡韵”品牌项目立项以来,洪桥成校坚持夯实品牌基础,将其列为年度重点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以一张精密的“领航图”统领全局。洪桥成校积极争取地方政府部门支持,成立了以乡镇分管领导为组长,以洪桥成校校长为副组长,以文化站站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洪桥成校教师等为组员的“鸿图乡韵”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明确落地方案,以一张务实的“施工图”逐步推进。洪桥成校积极开展走访调研,组织召开“一校一品”座谈会、村校企座谈会、品牌规划研讨会等工作例会,并在多方探寻、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2024年洪桥成校“鸿图乡韵”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鸿图乡韵”品牌建设工作的年度目标、路径设计、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
提升队伍能力,做好技术武装
打造一支优质的队伍,为“鸿图乡韵”品牌建设提供保障,是洪桥成校的关键举措。
一方面,洪桥成校致力于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学校邀请专业人士、非遗传承人、民间能人以及村校企相关人员等,组建了专兼结合、各有所长的乡土文化传承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其中,洪桥成校与湖州师范学院合作成立“鸿图乡土文化传承民家工作室”,聘请了12位专家担任顾问,吸纳了32位非遗传承人和乡贤参与项目建设。几年间,由高校学者和非遗传承人组成的专业队伍抢救性记录“洪桥花龙船”等非遗9项,开发“龙舟技艺与工匠精神”等特色课程,年均开展“洪桥故事会”50场。
另一方面,洪桥成校致力于提升队伍技术能力。学校深入学习乡土文化传承的理论成果,积极开展课题和项目研究,入选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老年大学特色建设项目实验校,乡土文化传承的实验项目和课程项目获得县级立项,案例、论文获评市级优秀,2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此外,学校还深耕数智载体的创新,制作了《山图水影欢迎您》等短视频,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寻找长兴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在短视频平台上点击量破20万。
多元协同发力,讲好乡土故事
十年磨砺,洪桥成校用“鸿图乡韵”品牌建设为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可持续通路,而学校对于乡土文化传承路径的探索依旧不曾止步。
深挖资源,认真阐释乡土文化内涵。洪桥成校认为,传承好乡土文化的前提是挖掘阐释好乡土文化。2021年3月,洪桥成校启动乡土文化资源集《鸿图乡土文化》的编纂工作,从组稿、修改到出版、校对,前后历时3年,新书于2024年1月正式出版,该书收录丰富、内容完备,被列入“‘兴’书推荐”项目。
多方参与,拓展乡土文化传承广度。在洪桥成校的牵头下,辖区学校定期开设民俗节庆、非遗技艺、农耕文化等乡土文化课程。学校联合村社广泛开展“乡土文化进礼堂”活动,走进企业举办“鸿图乡韵”主题宣讲,配合辖区学校共建乡土文化拓展课程,形成乡土文化传承合力。几年间,洪桥成校已累计向政府部门、村社、企业、辖区学校等赠送相关资料4110册,配套开展53场阅读分享与主题宣讲活动,受众超2.9万人。
情景交融,提升乡土文化传播力。洪桥成校面向培训学员开展“行走的家乡文化”游学体验活动,组织村民开展“乡土文化大家说”沙龙活动,联合辖区学校开展“跟着绘本读家乡民间故事”活动,邀请乡贤名人讲述家乡文化典故,让参与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认同感,年均覆盖8000余人次。
洪桥成校埋下一颗种子,如今,种子发芽,茁壮成长,并结出累累硕果。“鸿图乡韵”品牌项目共培育非遗传承人27名,助推了区域文旅产业的发展。2025年4月,“鸿图乡韵”品牌项目入选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随着“鸿图乡韵”品牌项目的不断推进,洪桥成校还将联合周边乡镇成立“浙北乡土文化传承联盟”,逐步扩大项目影响力。未来,“鸿图乡韵”品牌项目将带着一代代洪桥人对本土文化的守望,走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乡村的融合发展之路。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洪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 石利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