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投资保险学院

坚守“金融为民” 构建普惠金融职教方案

中国教育报 2025年10月20日 陆妙燕 裘晓飞 潘静波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投资保险学院财富管理专业是学校第二轮“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的主干专业之一,专业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金融为民”初心,聚焦产业数智化发展带来的育人挑战,系统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育人模式,为新时代高职金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方案”。

  融入“金融为民”理念,筑牢育人思想根基

  财富管理专业将“金融为民”理念深度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剖析金融风险案例、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履行路径,教师授课注重讲好“金融守护者”故事,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作为未来从业者的职业使命感,构建起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教学体系,培育的“不忘投教初心 践行惠己达人”金融文化品牌入选浙江省高校教职工文化金品牌。依托国家投教基地平台、全国金融类职业体验教育基地、省级中小学投资理财劳动实践基地等,师生共同走进高校、社区、乡村及中西部地区,开展金融教育活动千余场,“守护钱袋子”老年防诈课程、“青少年财商启蒙”研学项目广受好评,受众超50万人次,成为地方金融宣教的重要力量,入选国家教育部门“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

  打造投资者教育品牌,创新协同育人模式

  为破解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脱节的难题,财富管理专业构建了“投资者教育学苑”这一集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育训平台,联合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形成了“学校主导、政府部门引导、行业参与、企业联动”的四方协同机制,建立起“成本共担、资源共建、人才共育、公益同行”的可持续运行模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与产业实践场景。通过推行“双师双聘”制度,组建“骨干教师+技能人才+行业专家”“三位一体”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实现师资双向流动与能力互补。“投资者教育学苑”拥有课程资源、实训模块以及微证书认证与职业发展档案等功能,与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信达期货有限公司、上海恒生聚源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学徒班”和产业学院,为学习者提供从入学到就业的全周期成长支持。

  重构课程体系,实现纵横贯通发展

  财富管理专业主动对接中职、本科院校,联合富阳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探索纵向贯通的普惠培养路径,围绕“基础能力—核心技能—高阶应用”建立系统课程体系,打通学历提升与职业晋升的壁垒。整合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库、规划教材与行业案例,构建“通识+模块+场景”融合课程体系:通识课程注重财商素养与金融伦理培育,模块课程聚焦智能投顾、金融数据分析、投资者教育等核心领域,场景课程则通过资产配置、风控等真实业务情境,提升学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专业紧跟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及时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依托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市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确保课程内容始终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岗课赛证”融通,实现育训成果互认

  财富管理专业连续承办五届“黄炎培杯”职业院校财富管理(投资理财)知识技能大赛,并以此为核心,创新构建了“岗课赛证”融通模式。通过牵头制定浙江省金融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推动“1+X”健康财富规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落地、建立微课程互认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有效贯通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与社会服务,实现了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精准对接。同时,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投资保险学院协同搭建“企产学研融合”实践平台,汇聚行业资源,推动投资者教育与专业赛事互促共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更系统地培育了财富管理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育人模式的效果得到了充分印证,近年来,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就业对口率持续攀升,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

  面向未来发展,创新普惠金融教育模式

  站在新发展起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投资保险学院财富管理专业将深化普惠金融教育模式构建:推动“投资者教育学苑”数字化升级,完善资历认证与质量监测;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职教合作,输出中国金融职教标准;紧跟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培育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高技能人才。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投资保险学院财富管理专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在改革创新中提质增效。未来,专业将继续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坚实职教力量。

  (陆妙燕 裘晓飞 潘静波)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8坚守“金融为民” 构建普惠金融职教方案 陆妙燕 裘晓飞 潘静波2025-10-20 2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