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朝霞)染色质也有“记忆”,如何传承?日前,华东师范大学翁杰敏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德桂研究员团队合作,首次揭示了一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控制染色质分区以及近着丝粒异染色质形成、维持和稳态遗传的新机制,为理解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0月15日发表于《自然》杂志。
研究团队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发现了一个在细胞周期G2/M期特异性高表达的泛素连接酶G2E3。进一步研究发现,G2E3能够在近着丝粒区域特异性催化组蛋白H3第14位赖氨酸的单泛素化修饰(H3K14ub),并以此调控异染色质的稳态遗传。令人惊喜的是,该调控机制的影响远不止于异染色质区域。研究发现,G2E3的缺失不仅损害了近着丝粒异染色质的结构,还导致SUV39H1/2和H3K9me3在常染色质区域的异常积累,引发广泛的转录抑制。
研究表明,G2E3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调控的染色质稳定性机制为理解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视角。翁杰敏教授表示,团队正在深入研究G2E3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希望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