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秩芳华文明路 立德树人写春秋

——信阳师范大学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实录
中国教育报 2025年10月17日 丁少锋 何晓坚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信阳师范大学创建于1975年,建校50年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五秩芳华,文明之树繁花娇艳,成果丰硕。学校先后获评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标兵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2020年以来,学校连续两届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立足优势,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深挖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富矿,将红色基因植入课堂,大别山精神领航育人项目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德育“五个一工程”坚持30余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万余人。创造性开展“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活动,每年开展活动200余场,参与师生逾万人,相关成果被百余家媒体报道。德育“五个一工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育人新模式均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多维发力,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学校注重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强化理论武装,学校党委中心组入选河南省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示范班。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开展主题教育,全面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3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0个党组织获评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多次获评河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多措并举,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构建完善的师德师风教育体系,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牵头成立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和豫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促进区域高校合作。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开办师德讲堂,开展“十佳教师”和校长教学质量奖评选表彰,引导教师以德立身施教,涌现出全国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0多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教师100余人。

  多管齐下,传播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文化

  学校坚持依托红色文化凝练学校精神,原创红色话剧“三部曲”到100余所高校进行巡演,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品牌,获得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展演活动一等奖。举办大别山大学生微电影节,吸引国内外100余所高校参加。

  学校创建炎黄学研究院,推进炎黄学学科建设,《炎黄学概论》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开设60余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选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新魅力。

  学校以时代文化引领校园风尚,原创影视作品《墨棋》获得第二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创作优秀奖,《十岁的夏天》获得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暨第17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纪录片单元最佳剪辑奖。学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30余年,多次获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精准推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环境育人,坚持推进美丽校园、书香校园、数智校园、平安校园建设,着力打造“三廊励学、四水润校、六岭生辉、七场聚势、八亭揽秀、十园沁心”的人文景观格局,文明薪火在山水人文间代代相传。学校先后获评河南省维稳安保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维稳工作先进集体,被誉为“办在花园中的大学”“在绿水青山中自由自在学习的好大学”。

  综合施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学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阵地管理、风险研判,严格过程管控,提升舆情化解处置能力,对校园媒体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加强正面引导,营造良好舆论生态,使之成为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滋育文明风尚的沃土。学校顺应时代发展,加强融媒体建设,是河南省高校“融媒体+育人”工作试点单位,媒体育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学校积极推进网络文化建设,是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学校,多次获得全国高校新媒体优秀运营创新奖。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校用50年文明坚守,浇灌心灵之花,哺育莘莘学子成长成才,也以文明星火照亮大别山革命老区,构筑起文明高地。

  (丁少锋 何晓坚)

中国教育报文化周末 04五秩芳华文明路 立德树人写春秋 丁少锋 何晓坚2025-10-17 2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