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机动车限速绝非小事

中国教育报 2025年10月17日 李德明

  据媒体报道,广西、江西、湖北等地多所高校相继出台校内机动车限速管理措施。校园安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校园的和谐稳定。机动车限速管理绝非小事,是高校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必要措施。

  高校校园本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应力求安静、安全。然而,超速行驶、违规鸣笛、不礼让行人等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上下课高峰时段,校内人流量密集,若机动车速度过快,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这些现实问题表明,校园交通安全已成为高校管理不可回避的治理难题。纵观各校新出台的管理规定,校园机动车限速政策正朝着精细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方向演进。一是标准设定精细化。各校结合校园教学区、生活区等不同区域的功能以及高峰时段、大型活动期间等不同时段的特征,制定了差异化的限速标准,体现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管理思路。二是管理过程系统化。从提醒警示到“黑名单”制度,从限制通行权限到与单位考核挂钩,构建了教育、引导、约束、惩戒相结合的全过程管理机制。三是技术支撑智能化。广泛运用监控系统、移动测速等科技手段,实现实时监测、记录追踪,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精准度。这些举措是高校提升治理效能的有益探索。

  安全是师生最基本的诉求,校内机动车限速政策将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是人民至上理念在校园范围内的具体实践。然而,好的政策关键在于落实。确保限速政策取得实效,还需提升师生及各类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营造文明行车、安全出行的良好氛围。同时,应确保执行层面公平透明,测速设备的准确性、违规判定的公正性、处理流程的公开性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师生对政策的认同度。此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对急救、后勤保障等特殊车辆的合理通融,监控设施对于师生隐私的保障等方面都要着重考虑,充分体现管理温度和人文关怀。实行一段时间后,还要及时听取师生意见建议,持续完善管理措施。

  机动车限速是提升校园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也需清醒认识到,限速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校园交通的持续安全,其根本在于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包括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先进的智能管理技术、深入的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师生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唯有将限速这一关键举措融入校园系统治理的全局之中,才能真正构建起以人为本、安全有序、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作者系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中国教育报评论·观察 02校园机动车限速绝非小事 李德明2025-10-17 2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