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长拔节赋能 为青春远航筑基

——陕西省西咸新区黄冈泾河中学以“五大”理念引领高质量育人实践
中国教育报 2025年10月12日 陕西省西咸新区黄冈泾河中学总校长 唐才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地处国家级别新区——西咸新区的黄冈泾河中学(以下简称“西咸黄冈中学”),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遵循“大概念、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大思维”“五大”理念,系统构建起理念引领、课堂夯实、课程支撑、德育铸魂“四位一体”的育人新格局,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了精彩篇章。

  循理念之径,筑牢育人根基

  理念引领行动,思想指引方向。面对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对人才素养的新要求,西咸黄冈中学敏锐把握教育变革趋势:教育的核心正从知识积累迈向应用与创新。为此,学校遵循“大概念、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大思维”“五大”理念,开启了一场深刻的教学变革,从学科本质和育人规律出发,系统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未来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大概念”是学科之魂。零散的知识点,如沙上建塔,根基不牢。学校坚信,唯有抓住统摄性的“大概念”,才能将知识串珠成链,为学生打牢根基。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语文学科的“文化自信”、物理学科的“能量守恒”,这些具有高度概括性、迁移性的大概念是学科思想的内核,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概念锚点”。教师以此为纲,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

  “大单元”是教学之体。针对传统单元教学中存在的“步子细、知识碎”、难以构建系统知识框架的不足,学校以“大概念”为统领,全面推行“大单元教学”。教师团队通过深度教研,打破教材固有章节限制,依据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与拓展,构建出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层层深入的教学模块。这种宏观设计,让教学不再是课时的简单叠加,而是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育人系统工程。

  “大情境”是学习之场。知识源于实践,教学自当回归生活。脱离情境的教学是无源之水。学校强调创设的“大情境”,具有四大原则:真实性、实践性、社会性、学习性。它或源于社会生活,或扎根科技前沿,或关联历史文脉。学生置身其中,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学习过程与实践运用无缝衔接,实现了从“激发兴趣”到“深入事理”的质的飞跃。

  “大任务”是素养之径。核心素养的落地,必须有具体可感的载体。学校将“大任务”视为落实素养的“钢筋骨架”。“大任务”是在“大情境”中生成的问题链或任务群,它将“大单元”的宏观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有逻辑关联的子任务,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任务解决的过程,不但是知识、思维、能力同步提升的过程,更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淬炼升华的过程。

  “大思维”是育人之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思维品质的淬炼与创新能力的生成。学校的教学设计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思维主线,以“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应用”为路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有效实现了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协同发展、共生共长。

  强课堂之本,激活成长引擎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为将“五大”理念从宏大叙事转化为微观实践,从顶层设计落实为具体行动,学校精心打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睿思课堂”教学模式,让深度学习在每一堂课上真实发生,让每名学生都成为自我成长的“主角”。

  “睿思课堂”以“目标精准、情境设置、问题探究、思维导学”十六字方针为顶层架构。目标精准,即每一堂课都必须紧扣学科核心素养,确保教学活动靶向明确、务求实效。情境设置,则是“大情境”理念在课堂的生动落地,旨在创设真实、富有挑战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问题探究,强调以驱动性问题链贯穿始终,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寻。思维导学,明确了教师的新角色,即从知识的权威讲授者,转变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点拨者与激活者。这十六字方针,共同构成了“睿思课堂”的“四梁”,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方向性、实践性、主体性与发展性。

  为将上述方针落到实处,“睿思课堂”独创了精准高效的“母子题(篇)”教学法。所谓“母题”,是教师团队精心选取的一道源于真实考试或经典案例,内涵丰富、情境真实、设问多维的典型题目。课堂上,教师不急于授之以鱼,而是引导学生对“母题”进行庖丁解牛式的深度剖析,将其拆解为一系列具有逻辑关联的“子问题”或“子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方式,逐一攻克,最终完成对“母题”的系统性解决。课后,教师再提供与“母题”结构相似、情境各异的“近亲子题”和“拓展子题”,帮助学生巩固方法、迁移能力。这一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思维模型,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根本性跨越,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与“睿思课堂”教学模式相配套,学校秉持“学生主体、思维第一、价值引领、素养目标”的评价理念,构建了多维立体的绿色课堂评价体系。该体系突破传统仅重结果的评价局限,深入关注教学过程的实际成效:以学生参与度与思维活跃度为首要标准,考察其是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动探索者、合作建构者,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维”的转变;以思维发展水平为核心指标,关注学生思维路径的清晰度与逻辑严谨性,以及教师是否有效激发和引导了学生的深度思考;以价值引领的有机渗透为内在要求,关注课堂是否自然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通过真实情境、典型事例和情感共鸣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以学科素养的全面达成为最终落点,检验学生是否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协同发展,真正形成学科思维、提升综合素养。

  举课程之纲,拓宽成才路径

  卓越的育人蓝图,须有科学、多元、系统的课程体系为之立骨架、赋血肉。西咸黄冈中学立足新时代育人要求,构建了“恒睿课程”特色课程体系。该体系犹如一座精心设计的立交桥,既保证了所有学生在国家课程主干道上的稳健前行,又为他们开辟了通往不同兴趣领域和更高发展平台的多元匝道,真正做到了“五育”并举、因材施教,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与多元选择。

  夯实国家课程,筑牢学业根基。学校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还构建起丰富的子课程群,例如语文的国学文化鉴赏课、英语的听说专项训练课、数理化的实验探究课等。这些子课程作为必修内容,全部纳入常规课表,由专业教师执教。此举极大地丰富了国家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有效夯实了国家课程的基础地位,将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到了实处。

  开发地方课程,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充分发掘陕西丰厚的历史文化与社会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富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课程。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走进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重点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社会调查,引领学生在真实世界的感知、实践与研究中,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做强校本课程,彰显个性特长。这是“恒睿课程”体系中极具活力的部分。学校倾力打造“校本课程超市”,涵盖“语言史政文化类、数字逻辑推理类、科学创新探秘类、艺术文创实践类、身心健康职业规划类”五大门类,共计开设了200余门课程。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通过网络“抢课”模式进行选修。从射击、击剑到陶艺、话剧,从智能机器人到智慧农业,丰富的课程让每名学生的潜能都有机会被发现、被点燃。学校还专门成立“C9学院”,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开辟了专门通道,积极探索强基固本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铸德育之魂,点亮人生灯塔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西咸黄冈中学始终将德育工作置于统领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刻认识到德育不是知识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线。为此,学校构建起一套“目标体系化、实施全程化、载体多样化、氛围更优化”的“大德育”工作新格局,为学生点亮指引一生的理想灯塔。

  以“六个学会”为纲,让德育可感可知。为避免德育工作的空洞化,学校将抽象目标具体化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六大课程体系。每个体系都精心设计了基础性、发展性和实践性课程,并设有明确的三级评价标准,将德育从“口号”转变为可操作、可评价的“课程”,润物无声地融入学生日常。

  以全寄宿制为场,让德育无处不在。依托全寄宿制管理优势,学校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从任课教师到生活导师,从学校领导到后勤职工,人人是德育导师;从课堂教学到宿舍生活,从餐厅文化到社团活动,处处是育人课堂。此外,学校深知德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精心打造了校园展演一条街、文化艺术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站在“舞台”的中央,在亲身参与和深度体验中,将“六个学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阳光环境为基,优化立德树人氛围。学校致力于营造一个充满阳光雨露的成长环境,并采取了一系列扎实举措:尊重每名学生的独特性,坚信每名学生都有其闪光点;为学生建立个性化的成长档案,细致记录其点滴进步,关注过程而非仅看结果;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不唯分数、不唯结果,真正关注人的全面成长,努力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这里向阳而生、成长成才。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从理念为径到课堂强基,从课程拓路到德育铸魂,西咸黄冈中学用切实行动努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陕西省西咸新区黄冈泾河中学总校长 唐才畏)

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保教 03为成长拔节赋能 为青春远航筑基 陕西省西咸新区黄冈泾河中学总校长 唐才畏2025-10-12 2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