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学院

加强中外合作 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8月01日 陈邦瑜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创新型、复合型时代新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需求。近年来,桂林旅游学院着力打造与旅游新业态等相匹配的专业体系,构建了“一轴两翼三能力四融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根植行业,立足桂林,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定位,积极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型旅游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做好顶层设计

  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办学,有效拓展国际教育资源,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旅游人才。学院立足自身的办学定位和育人特色,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要价值,系统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引入国际前沿课程标准,主动探索全英文课程、跨国联合培养等新型育人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胜任力。加强统筹规划,健全机制体制保障。学院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力度,制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坚持“统一领导,两级管理”原则,实施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与相应层次和类别的国外教育机构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教学计划,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借鉴国外办学经验,立足自身定位,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此外,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确保中外合作办学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定期举办中外合作专家咨询及交流会,及时传播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政策和前沿动态,为高质量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奠定基础。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示范

  建立大平台

  学院致力于打造多层次、立体化中外合作办学体系,不断拓宽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途径,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质增效。加强平台机构建设,打造旅游教育国际社区。学院成立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设置国际交流合作处,全权负责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海外教育、海外校区建设、留学生教育等各项工作,提升学院的国际化办学影响力。持续深化中外合作办学,成绩显著。学院与EHL酒店管理商学院(原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开展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合作办学,获批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桂林旅游学院威斯康星国际学院,先后与多国高校开展校际交流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开展海外硕士联合培养项目;2024年起开始与英国坎布里亚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等学校建立协同合作关系。学院的国际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领域多元化,办学声誉及影响力获得了较大提升。

  多措并举

  深化东盟教育合作

  学院是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发起院校。联盟聚焦旅游教育,在合作办学、校企合作、智库共建以及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作出贡献。建立教育基地,深化合作交流。学院依托自身优势,组织承办“亚开行东盟旅游高端人才培训班”和东盟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促使学院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形式更加多元。深耕科研,着眼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反哺于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建立东盟旅游研究基地,围绕东盟国家旅游业态展开研究,先后在国内外旅游研究核心期刊发表《旅游学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等优质论文,为东盟国家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库支撑。共建新基地,培育特色旅游人才。学院加快推进中国—文莱烹饪现代工匠学院、中国—东盟文化旅游技术创新学院建设工作,从机制体制建设、数字化平台建设、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紧扣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稳步推进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教材建设等工作。丰富合作内容,形成更宽领域合作办学局面。学院基于2025年“广西旅游年”活动开展以及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迈上新征程的重要背景,组织开展“中国广西—东盟跨境旅游学术交流活动”,围绕跨境旅游、康养旅居等话题展开讨论,助推学界与业界的深层次对话,让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

  加强跨文化交流合作

  提升国际学生培养质量

  学院不断扩大国际学生培养规模,加强中外学生合作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推进跨文化交流合作,为国际学生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组织举办“笔墨传情,共赏中国祝福”文化主题活动,让国际学生在笔墨纸砚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强化其文化认同感和校园归属感;组织举办“艾在端午 舟连世界”国际师生文化体验活动,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营造开放包容、多元和谐的校园氛围。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采用“文化+艺术”的形式讲好乡村振兴的故事,组织国际学生赴桂林市资源县官洞村感受乡村振兴成果,体验当地的自然风貌,让乡村振兴的故事得以广泛传播。此外,学院鼓励学生到海外进修,在学习旅游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促使学生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施在线研学项目,鼓励学生参与跨国在线研学项目。学院积极开辟海外教学阵地,在文莱成立“桂林旅游学院—文莱汉语旅游人才培训中心”,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开展国际夏令营项目,选派优秀学生到境外常态化学习交流,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学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引进国外优质教师资源,优化本校教师结构,发展壮大教师队伍,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升育人质量,加快推进学院国际化发展进程。提升外籍教师文化素养,建立外籍教师汉语培训班,旨在提升其汉语学习与应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组织举办外籍教师素质拓展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加强中外教师交流,增强外籍教师的归属感,不断完善外籍教师管理发展方案,促使外籍教师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及汉语交际能力获得全面提升,为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纵深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陈邦瑜)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4加强中外合作 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陈邦瑜2025-08-01 2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