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铸魂 以艺润心

——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探索构建“红色艺术思政”实践育人机制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7月17日 包璐璐

  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秉承“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提出“红色艺术思政”理念,探索构建“1234”“红色艺术思政”实践育人机制,紧扣“一个主题”,抓实“两个牵引”,完善“三个机制”,实施“四项行动”,形成“红色艺术思政”育人格局,培养又红又专的师范人才。

  充分发挥“红色艺术思政”的多重价值

  (一)善用“活教材”:发挥“红色艺术思政”的说理价值

  “红色艺术思政”的说理价值在于其能够通过艺术的形式,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更有效地传达给师范生,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精心设计专业课程,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例如,在“电子琴弹唱”课程中融入了红色歌曲,教师除了讲授弹唱技法,还深入分析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方式,在提升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其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二)走进“大课堂”:发挥“红色艺术思政”的亲和价值

  “红色艺术思政”能够充分体现红色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思政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亲和价值。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师范生的文化认同,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有效载体。学院在课程设置中融入优秀地方特色文化,充分利用本土艺术资源,开设了“广西民族民间舞”“桂东南采茶舞”“品鉴·玉林八音”等课程,创排民乐合奏曲《舞欎寒山》《南流丝路行》,让师范生在学习和演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三)搭建“大平台”:发挥“红色艺术思政”的实践价值

  “红色艺术思政”的实践价值在于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深化和拓展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学院积极建设与政府部门、社会联动的“大课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不断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向纵深发展。

  多维度开展“红色艺术思政”实践育人

  (一)紧扣“一个主题”,打造有方向、有追求的“红色艺术思政”育人模式

  学院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这一主题,构建了全面、多元、立体的“红色艺术思政”体系,有利于巩固、深化师范生的文化认知,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思政引领。

  (二)抓实“两个牵引”,打造有目标、有特色的“红色艺术思政”育人模式

  一是以“红色传承”系列创作排演为牵引。学院以原创红色剧本为核心,创排舞台剧《李明瑞》和先锋话剧《一封家书》,成功打造了以剧目为载体的“舞台思政课”,厚植师范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以“榜样力量”系列创作排演为牵引。学院以“时代楷模”黄文秀、消防英雄杨科璋的故事为素材,创排了音乐剧《青春之歌》和情景剧《两位妈妈的对话》,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让师范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磨炼专业技能。

  (三)完善“三个机制”,打造有活力、有动力的“红色艺术思政”育人模式

  一是党团指导机制。学院构建全员参与“红色艺术思政”实践工作机制,实现价值引领。二是创作排演机制。由党员教师担任创作排演策划者、组织者,发挥党员的思想引领作用。三是学生激励机制。学院通过建设“第二课堂”成绩单平台,鼓励师范生通过参加艺术思政活动来获得学分,实现全面发展。

  (四)实施“四项行动”,打造有内涵、有深度的“红色艺术思政”育人模式

  聚焦“讲红色师魂明师德”,实现思想引领。一是讲坚定从教初心。学院建立桂东南历史文化博物馆和校史展览馆讲解员队伍,讲党史校史、讲红色故事、讲教育家故事,切实提升师范生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讲红色艺术作品中的艺术故事。学院利用“00后”宣讲团、“四点半课堂”、乡村大讲坛等平台,引导师范生讲述艺术作品背后的红色故事,坚定理想信念。

  聚焦“演红色师魂正师心”,坚持启智润心。一是“演红色师魂正爱国之心”。学院鼓励师范生参与“红色艺术思政”剧目排演,感受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二是“演红色师魂正身心素质”。学院采取舞蹈、合唱、话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聚焦“践红色师魂赋师能”,提升师范生的教书育人能力。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大先生”。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结合“三会一课”“青马工程”等,开展思政引领活动。二是在活动中提升综合素质。学院组织开展音乐党课、红色合唱音乐会、红色管乐团音乐会等,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三是在竞赛中强化专业技能。学院立足红色文化和教师文化,组织师范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培养其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

  聚焦“续红色师魂弘师艺”,培养服务社会的教育者。一是扎根基层教育。学院鼓励师范生将职业理想转化为社会担当,培育“四点半课堂”“音乐课堂·乡村之美”“梦想星空合唱支教团”等项目,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二是服务地方发展。学院凭借艺术专业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持续打造“党建+服务乡村振兴”“党建+美育浸润”等实践育人品牌,深入中小学开展艺术教育帮扶和美育浸润行动,以红色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红色艺术思政”实践育人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立德树人,实现美育与思政的紧密结合

  学院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时代主旋律与红色历史资源,实现美育与思政的紧密结合,既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又深受广大师生喜爱,达到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效果。

  (二)紧扣专业特色,厚植师范生的家国情怀

  学院通过艺术创作、舞台实践、文学创作等形式,充分发挥师范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专业特长,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和艺术展演同频共振,充分发挥红色艺术在铸魂育人中的作用,引导师范生培养高尚师德情操,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三)强化协同联动,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院将“红色艺术思政”育人理念融入到社会服务中,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红色艺术思政”社会实践活动,培育打造了一批特色育人品牌。

  (包璐璐)

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 03以德铸魂 以艺润心 包璐璐2025-07-17 2 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