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构建“政府部门—高校—企业”三维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打造“教学体系、导师团队、专业实践、国际交流”四驱联动互促模式,形成“一核三维四驱”商科专业硕士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层次特色创新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人才根基。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
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系统设计目标和内容、全面规划实施路径、规范评价指标体系,协同推进商科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各环节,确保立德树人工作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一是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反馈等环节入手,全面贯彻思政教育理念,目前已有“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等多门课程获评湖南省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得湖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课程思政教学荣誉。二是依靠党政干部、辅导员、行业精英和优秀校友开展“商贸论坛”等专题讲座,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三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成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大先生”,实施“双师铸魂”教师思政素养培育工程,教师队伍中包括全国优秀教师、湖湘青年英才、湘江青年社科人才等。
构建三维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学院积极探索构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以学科发展规律为约束、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政府部门—高校—企业”三维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一是政校联动,精筑育人新体系。学院与政府部门积极探索深度合作模式,成功获批多个省部级虚拟教研室,延伸理论、实践育人空间阵地。二是校企共育,深耕培育新模式。通过校企联聘,组建“校内+行业”师资队伍,邀请知名专家、企业高管来院交流指导人才培养细则,打造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一体化平台。三是产教融合,塑造人才新模式。开展“乡村CEO”“科技小院”等项目,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等20余家知名企业共建“产业案例库、课程资源库、导师人才库以及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智慧商务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三库三基地”,企业年均提供200余个定制化实习岗位,助推产教融合之路从“双向奔赴”走向“多方共赢”。
打造四驱联动互促模式
学院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教学体系、导师团队、专业实践、国际交流”四驱联动互促模式,全方位、立体化培育商科专业硕士特色创新人才。一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构筑“课程+竞赛+案例+科研”协同赋能的“一体四翼”教学体系,构建“涉农师资+涉农课程+涉农基地+涉农研究+涉农就业”五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知农爱农、善管理、会经营”的应用型高层次商科专业硕士人才筑牢根基。二是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手段,打造“跨学科+跨行业”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导师团队,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协同培养模式,满足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需求。三是以产学研创融合为抓手,创新“政府部门+高校+企业”互融互通的三维协同育人模式,整合政校企优势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作,实现企业出题、高校答题、人才破题,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辐射效应。四是以国际合作交流为桥梁,构建“导师+课程+学位+平台”的“四位一体”联合培养新格局,深入开展“引进来、走出去、送出去”的渗透式人才交流、教学和科研合作,形成稳定长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学院通过四驱联动互促畅通了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通道,实现了人才培养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与协同发力。
历经15年改革与实践,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构建起“一核三维四驱”商科专业硕士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该模式推动了商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获得政府部门认可、同行肯定,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成果产生良好辐射效应。
展望未来,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具有农商特色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持续推进商科专业硕士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
(谢宜章 杜雨中 杨亦民 莫华 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