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英语教学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5月15日 战爱欣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将德育做到“润物细无声”,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深耕课程育人理念,从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活动创新、评价机制优化三方面切入,探讨出一条兼具学科特色与文化厚度的德育路径。

  构建“经典智慧—英语表达—德育目标”三维备课模型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增强课程思政意识,从中华经典智慧出发,通过文化解码、语言内化构建英语表达载体,同时进行价值提取,两者协同实现德育目标,形成评价反馈闭环,助力系统化教学设计,实现中华经典智慧在高中英语德育中的有效融入,达到文化传承、语言训练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一是深入挖掘经典文本素材,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具体实施层面,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经典文本,精准提炼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例如,在讲解《论语》选段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的英文表达,更要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境—问题—探究”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例如,围绕“天人合一”主题设计小组辩论,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深刻体会传统智慧的现实意义。同时,结合数字化教学手段,开发双语微课资源,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三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除传统的语言能力测试外,还增设文化理解力、价值判断力等评价维度,通过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轨迹。教师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主动传播中国智慧,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

  组织英语创新大赛和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为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组织英语创新大赛和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能力提升的协同发展。

  一是用英语阐释成语典故,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开展“用英语阐释成语典故”比赛,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素养。比赛中,学生用英语讲述“愚公移山”“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经典成语故事,通过直译、意译、现代应用类比,学生不仅锻炼了思维转换和语言组织能力,还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学校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成语题目,建立分级题库,并开发智能评分系统,从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表达流畅度等多维度进行评价。此外,设立“文化传播小使者”等荣誉称号,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将测评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是构建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化温度的英语课堂。学校引入央视纪录片《中国智慧》英语版,通过深度解构其叙事逻辑与呈现技术,构建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化温度的英语课堂,用国际化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智慧》以“和合共生”为核心叙事逻辑,通过历史纵深感与现代性表达的有机融合,构建起贯通古今的叙事框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片中“太极图式”叙事结构,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经线,以技术演进为纬线,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场域。在课堂实践中,采用“双线对比法”,让学生绘制中西文明对话的时间轴,在比较视野中理解中国智慧的独特性。

  纪录片中,青花瓷纹样与量子卫星同框的蒙太奇、青铜器铭文与二维码叠化的超现实镜头,构成极具张力的视觉修辞系统。学校开发“文化符号解码”教学活动,将“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影像与英文诗歌创作结合,用“活字印刷”的立体动画演示英语构词法。在转译“道法自然”等哲学概念时,采用“概念集群”教学法,通过隐喻性表达降低认知负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构建科学评价框架,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校构建了科学的评价框架与激励机制。在文化传承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更重视其文化认同感和实践能力。通过非遗项目体验、传统节日活动参与度等指标进行动态评估,鼓励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培养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构建“听说读写译”五位一体综合评价机制

  教师针对“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分别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评分细则。例如,听力评价可包括理解准确度、信息捕捉能力等;口语评价可关注语音语调、流利度、交际能力等;阅读评价可考查理解深度、分析能力等;写作评价可注重内容完整性、逻辑性、语言表达等;翻译评价可关注忠实度、流畅度、文化适应性等。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测试、项目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引入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机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语音识别、自动评分等系统,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效率。例如,开发智能口语评测系统,能够实时分析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流利度;开发自动作文评分系统,能够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和语言表达。此外,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订改进计划。同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调整和课程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安丘市第一中学聚焦高中英语德育与中华经典智慧的融合,从顶层设计、实践载体、评价体系三个维度探讨融合路径,借鉴纪录片中“外籍体验者”观察视角,设计“第三只眼看中国”专题研讨,实现了语言学习、文化传承与德育培养的有机结合。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学科融合,拓展数字化资源应用,在高中英语德育方面进行创新性实践,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战爱欣)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英语教学 战爱欣2025-05-15 2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