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教育强国建设需要高素质师资作为支撑。为此,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立足新时代需求,秉承南京师范大学师范教育的理念,踔厉前行,奋发开拓,将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能力的“大国良师”确立为核心目标,在育人实践中充分发挥传统养成教育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师范教育新模式,经过近20年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国良师”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承载着培育“大国良师”的使命,从微观角度上来讲,学院要为基础教育输送优质师资,以师范生为“良师原胚”,奠定未来教师雏形;从宏观角度上来讲,学院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优质人才。学院所培养的教师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大境界,有责任、有担当,还要有良心、有良知、追求良质。“有良心”要求教师兼具良好的自然德行与崇高的人为德行,“有良知”要求教师自觉践行师德并保持高度的道德敏感性,“追求良质”则要求教师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坚持向上、向好。
“大国良师”的培养目标不仅锚定了学院人才培养的战略方向,更构筑起未来教师精神成长的坐标系。“大国良师”所具备的人格特征既是照亮未来教师职业航程的精神灯塔,更是贯穿其专业发展的价值纲领。学院以此为指引,逐步形成了以家国情怀为底色、以教育信仰为核心、以创新担当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养成教育体系,培养“大国良师”的核心素养
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教育根脉。古时,以“洒扫应对”培基立德,当下,学院立足日常行为养成,通过日积月累的人格塑造,使师范生精神血脉与传统师道贯通,培养“大国良师”的核心素养。
将师范生培养为优秀的教师,乃至于未来的“大国良师”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是发展动力的改变,即由“外控被动式”变为“内驱主动式”,其根本在于师范生素养的自我养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将师范生培养与古代养成教育相融合,探索建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构建师范生养成教育“点线面体共振”生态系统,打造师范生的素养养成教育体系。该体系强调师范生培育应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完成。将师范生个人看作“点”,师范生参与的课程学习看作“线”,这条“线”串联起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信息以及校内外环境,形成一个“面”,再由诸多观念、制度、文化构成生态教育体。师范生养成教育是“点线面体共振”的结果,学院借助“面”和“体”的崛起赋能个体发展,促进师范生素养养成。在这样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学院为师范生打造了由“强支撑课程+典型实践活动+文化熏陶”构成的养成教育模式,使师范生在学习中培养素养、在体验中孕育素养、在校园文化熏陶中涵养素养。
(一)构建课程支撑体系,在学习中培养素养
师范生素养养成教育建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之上,以培养“大国良师”为追求,学校从培养方案着手,调整课程框架结构,将师范生素养养成教育的内容、要求等纳入课程、教学与评价。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一践行三学会”(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毕业要求,建立师范生素养与各门课程的关联,根据各门课程知识体系对师范生素养的支撑程度,确定支撑强度,通过反向设计课程,明确各课程板块与师范生素养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课程矩阵图,锚定课程内容与师范生素养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正向实施教学,保证师范生素养养成。
(二)开展典型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孕育素养
学院设计了两项对师范生产生高影响力的实践活动:一是“知行合一”教育实践,二是“日日养成”素养训练。“知行合一”教育实践包括“4+1”跟岗见习和“1+4”教育实习,主要在大三阶段实施,大三上学期开展“4+1”跟岗见习,即学生在每周5天的学习中,4天在高校课堂学习,1天到基础教育学校跟岗见习;大三下学期实施“1+4”教育实习,即学生在每周5天的学习中,1天在高校课堂学习,4天到基础教育学校具身实践。通过一年的理论与实践交替融合,学生经历“观察—助教—教学”的渐进体验,使学生在“知行合一”的转化中养成师范生素养。而“日日养成”素养训练是针对师范生大学4年学习而整体设计的学习内容,通过“每课一说、每日一练、每周一看、每月一读”的持续培育,使师范生形成每日训练的习惯,在学养结合中提升素养。
(三)打造养成教育环境,在校园文化熏陶中涵养素养
学院基于全景式育人理念,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提出以“全面素养培育、全位路径修行、全程浸润成长”为工作思路的全景式育人规划,倡导在师范生素养养成过程中,坚持全因素、全方位思考育人效能问题,构建“生态型组织结构、生态型场域空间、生态型精神文化”,帮助师范生增强对教师文化的多样感知,丰富对教师理解的多维视角,拓展个体发展的多重体验。通过全人员、全时段、全场景、全领域、全方位,突破传统的空间、时间,甚至内容的限制,把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知觉活动全部纳入师范生养成教育范围,打造全景式生态型育人环境,从而激活师范生个体,达成知识、思维、智慧、文化和精神成长的互联贯通。
学院构建的养成教育体系,通过时间的持续、环境的浸润、过程的积累、关系的融洽,唤醒、激发师范生的学习潜能,并因势利导,促进师范生在日积月累中自然地形成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助力师范生成为“大国良师”。
师范生的培养重在人格培育,核心在精神养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经过近20年的探索,构建“强支撑课程+典型实践活动+文化熏陶”的师范育人模式,萃取养成教育精髓,将“大国良师”的文化基因植入师范教育,贯穿职前师范生在校培养和职后教师职业发展的全过程,为“大国良师”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杨慧 黄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