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师范学院扎根大庆这片孕育铁人精神的黑土地,历经六十载办学沉淀,深度挖掘铁人精神内涵,依托这一独特的育人资源,以及黑龙江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委托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等系列教研课题,精心构筑起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体系,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顶层规划:铁人精神筑育人根基。顶层设计是大庆师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石与方向指引。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锚定在“培育具备铁人精神特质,能扎根基础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老实做人、勤奋做事、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铁人精神特质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合。《中共大庆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深化创新铁人精神育人实践的指导意见》的印发,更是将铁人精神育人提升至系统工程的高度,确保铁人精神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角落落地生根。
专题深耕:铁人精神润学子心田。专题教学是铁人精神融入日常教育的灵动窗口。学校借助“课前甜点”“课程导论”等多元教学形式,将铁人精神及其蕴含的奋斗情怀转化为鲜活的教育素材,让铁人精神在润物细无声间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田,为学生的成长打上鲜明的精神烙印。学校铁人精神育人案例连续多年荣登教育部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年度发展报告》,在全国高校红色文化育人领域形成了示范辐射效应。
通识拓展:铁人精神启智慧新程。通识课程是传播铁人精神的广阔舞台。学校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校本通识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专题研讨等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拓宽视野、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开启智慧新程,让铁人精神绽放时代光芒。“铁人精神育人”获批国家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铁人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获批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素质涵养:铁人精神谱艺术华章。素质课程为铁人精神的传播赋予艺术魅力。学校开设“中国话剧名作鉴赏”“创业歌声——石油歌曲鉴赏”等素质教育课程,将表演与体验有机融合,并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石油歌曲”不仅在地方和油田传唱,更在省内外多所高校奏响,如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音乐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铁人精神的强大感染力,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
教材沉淀:铁人精神载育人篇章。教材读本是传承铁人精神的知识宝库。学校将铁人精神深度融入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以铁人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铁人精神十讲》入选教育部门“高校德育成果文库”,《创业歌声——石油歌曲鉴赏》教材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这些教材以丰富的案例、深入的剖析,系统阐述铁人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铁人精神的优质文本资源。
社团传承:铁人精神聚青春力量。学生社团是传承铁人精神的活力阵地。学校创立“口述文化社”等社团,组织学生走访大庆“老会战”,让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与聆听中,亲身感受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魅力。这种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铁人精神融入青春的热血与奋斗中。
学科融合:铁人精神促专业发展。学校依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征,将铁人精神全方位融入专业教育。师范类专业开展“干打垒建校”办学史教育,培育学生服务基层的奉献精神;文科类专业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开展文学创作实践;音乐舞蹈类专业通过艺术创作,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接受精神洗礼;美术艺术类专业创作特色作品,打造文化名片;经管旅游类专业与地方合作开发研学项目;理工类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在产学研合作中开展思政教育。
科研创新:铁人精神激探索潜能。科学研究是激发铁人精神创新活力的前沿阵地。学校依托各级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历经多年探索与实践,大庆师范学院以铁人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众多课程和教学成果脱颖而出,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省级“三进”示范课程1门,获批省级以上思政教改项目21项,入选省级优秀教学案例7个,1人荣获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815个,有力推动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未来,大庆师范学院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构建“课程门门有思政、课堂处处有特色、教师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格局,将育人元素深度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切实提升育人质量,为社会培育更多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具有铁人精神特质的时代新人。(张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