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把握“行”“知”两翼,树立“育德和育才、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三个相统一”的文化育人目标,将文化育人理念贯穿“先锋育人”“典礼育人”“阵地育人”“实践育人”“主题教育”“五大工程”,创新开展文化育人实践,形成了“一核两翼三中心五协同”的文化育人模式,培养“真行”“真知”“真合”“真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一核引领,齐抓共管”
凝聚育人合力
学校始终坚持“一核引领,齐抓共管”的工作理念,构建“党委统筹—党支部推进—党员示范”三级联动机制,将红色基因、工匠精神、非遗传承等要素融入课程建设与实践活动,确保育人合力的形成与强化。“一核引领”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将文化育人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构建主体大协同、过程全贯通、要素深融合的工作体系。“齐抓共管”即通过文化育人团队、特色文化队伍、专业文化队伍、学生社团组织“四支队伍”建设,构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区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共同体。例如,学生深入长安集团、华兰生物等企业学习精密制造技术,感悟“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通过“红色经典 时代新声”“工匠精神宣讲”等活动,形成“校内课程+校外实践”双轨并行的育人网络,推动文化育人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协同”升级。
明确“行”“知”两翼
“多元”共建育人高地
学校着力建设“行动导向、知行合一”的“行知文化”和“求实、求真、求是,创业、创新、创造,思索、思进、思源”为特质的大学文化,明确“行”“知”两翼协调发展,旨在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多元共建“3+N”育人高地,在校内外实现了过程全贯通、要素深融合的育人闭环。校内,形成共建“一节专业课+一节实训课+一节思政课”育人高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文化育人过程中的主阵地作用。校外,构建N个社会“大课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共建“乡村振兴课堂”“社区技能课堂”“大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与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大师共建“大师流动站”,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开设“工匠课堂”等。同时,学校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教学场景向生产一线延伸,在服务过程中增强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行知”协调发展、能力可循环培养。例如,学校与赛力斯集团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将企业技术标准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
坚持“三个相统一”
不断丰富育人内涵
学校坚持“育德与育才、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三个相统一”的文化育人目标,突出区域、职教、校本等特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赓续红色文化、弘扬工匠文化、传承学校文化,不断丰富文化育人内涵。一方面,深耕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如定制“非遗棕编”“汉服制作”“茶艺”“中医制药”课程,聘请非遗传承人驻校授课,通过精品带新品的发展模式,强化文化传承和资源共享,打造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工匠精神、校史底蕴于一体的“红色行走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技能课堂”“理论课堂”等;另一方面,运用虚拟仿真、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文化育人数字资源库”,开设公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行走“816工程”遗址等地,引领学生感悟“三线精神”。此外,学生通过“岗课融通”到长安集团、赛力斯集团、科大讯飞、华兰生物等区域头部企业,深刻体会企业精神及大国工匠精工制作所涵养的工匠文化。
推进“五大工程”
以“线下云端”丰富育人路径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将文化育人理念贯穿“先锋育人、典礼育人、阵地育人、实践育人和主题教育”“五大工程”,通过“线下云端”打破文化育人的时空限制,实现“吸引→走进→熟悉→拥抱→内化→践行”育人路径。学校以环境育人为载体,实施“网格+文化+育人”校园治理模式,建立“宿舍+班级+楼宇+学院+重点空间”一体管理机制,精装大学生学习生活共享空间,修建“真味书馆”,在大学生社区设置书香活动室、学生活动室,将“行知文化”融入校园景观建设规划,打造陶行知塑像、“行知精神”铭牌、“行知”长廊等。创新打造“传统具象物态+现代数字技术”的文化育人载体,加强校徽、校训、校歌、校赋等文化符号的设计、运营和创新,结合融媒体时代特点,开发特色IP,设计行知文化新媒体代言人“渝小工”,创作“‘渝小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动画,研发校园文创产品50余件,让校园处处、师生心中充满工贸符号。在迎新季、毕业季和其他重点时间阶段,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好最后一堂思政课,创新“多维度、全时空、立体化”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育人环境。
打造“育人共同体”
实现“四真”育人目标
学校整合多方资源,着力打造党政领导、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工作人员等多元育人共同体,通过“一堂课”“一次实操”“一场活动”“一次对话”“一顿饭”等实现文化育人日常化、常态化、细节化,逐步形成文化育人工作管理“闭环”,实现学校事业和师生发展的同向激励。不断以职教名师、大国工匠、杰出校友、品学兼优学生、社会楷模、优秀企业家等充实育人团队,以榜样文化教育引领为根本,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成长为“真行”“真知”“真合”“真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真行”即有过硬动手能力、高尚道德行为;“真知”即永葆“技能强国”的初心使命,有扎实理论功底、深厚知识文化修养,传承工匠精神;“真合”即从思想层面形成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引导行动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真一”即科学把握好“知”和“行”的关系,做到“育德和育才、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三个相统一”,将“技能强国”的初心使命转化为源源不断进行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以上五大举措,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落实好“一核两翼五重点”战略部署,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拓宽国际视野,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王瑶 王志伟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