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副校长程振华为四年级学生讲授道德与法治课。资料图片
优良教风是教育家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彰显,教风建设是学校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重要抓手。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涵养高尚师德师风”中明确提出,加强“优良教风学风建设”。本期聚焦优良教风建设,从挑战分析、方法建议、创新攻坚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编者
思享
优良教风的新特征与优化策略
胡金木
教风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优良教风是教育家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彰显。弘扬教育家精神、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就在于“正教风”。
教风呈现新时代特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今天,一股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教风正在教师群体中兴起。
一是自主进取之风。一方面,教师拥有更加充分的教学自主权,能够表达自己的教学观点、作出自己的教学决定、展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另一方面,多数教师具有教学主动性和进取心,能主动、自觉地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我能发展”的转变。
二是尊重理解之风。教师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尊重他们的课堂参与,呵护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把学生看成具有主体性的人,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更加具有包容心,允许学生犯错;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三是民主信任之风。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选择充分相信与引导学生,允许学生发表观点并争辩。教师在复杂、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调整、真诚的对话、节奏的把控,将更多的参与权、表达权、思考权还给学生,让教学富有生命气息。
四是开放创新之风。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强化学生敢于冒险、不怕犯错的心理意识,鼓励学生多探索、多质疑;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在不断创新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问题情境教学范式,探索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评价模式。
教风建设面临新挑战
教风会受外界环境影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网络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趁势而入。
一是全社会范围内“分数至上”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念和评价考核办法依然存在,削减了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专业主导权,进一步影响了教师的教育价值追求和创新落实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二是受社会泛娱乐化思潮影响,教育教学面临理性思考缺乏、知识浅薄化、信息碎片化以及审美庸俗化等风险,教风建设须强化教育的严肃性和思辨性。
三是以追赶潮流、取悦大众、获取利益为特征的商品文化,误导社会大众把平庸奉为时尚,而崇高的精神却被忽视。须去恶除俗,引导教师安心从教、持续追求崇高精神境界。
四是社会上出现的“佛系”“自由散漫”“逃避式躺平”现象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动力与活力,甚至对学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须重塑教学责任感,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
这些是挑战,更是新时代教风建设的新课题,学校教风建设肩负着在校园内进行风气纠偏的重任。
教风优化的学校策略
基于学校教风建设的时代境遇,各级各类学校需要提高认识,积极营造适合时代与教育伦理的优良教风,以熏染润泽教师心灵、规范教师行为。
一要严守底线,以促言行雅正之风。面对庸俗化、娱乐化等社会风气的影响,学校需依照《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各种制度规范,细化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并严格落实,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具体包括:不能有对学生辱骂殴打、侮辱人格尊严等行为;形象得体,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师仪容仪表及日常行为规范;言谈举止要文明,与学生好好说话,并保持清洁卫生。
二要恪尽职守,以促严谨认真之风。以“敬”为底色的职业态度,是教师养成良好教风的精神支撑。学校需要根据教育规律制定教学规程,向教师明确要求:认真、兢兢业业,教师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的兼职兼薪工作;勤勉、潜心育人,教师要以勤勉的态度对待立德树人工作,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与成长规律,站住讲台上好课;专业、求是创新,教师应精研深究教学内容,勇于探索新知识新方法。
三要厚植情怀,以增人文主义品质。前两点重在规范教风,那么,如何在教师群体中摒弃“唯分数”“唯升学”的工具化、功利化倾向,以爱润泽学生的心灵?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厚植教育情怀,切实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改变以升学评价教师、以分数评价学生的思路,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尊重爱护每一名师生,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秉持慈爱、友善、温情的态度,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要尊重与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能理解学生的种种行为,并能宽容学生暂时的错误和某一方面的缺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彰显出教育的人文主义关怀。
四要健全荣誉制度,以葆精神气象。教育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健全教师奖励表彰与荣誉制度,注重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实绩和贡献;激励教师坚守“国之大者”的理想信念,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弘道明德的责任感;注重选优树模,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进而形塑尚德之优良教风。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24&ZD181]”阶段性成果)
强师攻坚
百年老校教风传承如何走心
程振华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已有117年历史,目前有4个校区、500余名教师,近5年来青年教师占到教师队伍的一半,且非师范专业毕业教师占一定比例。百年老校遭遇年轻教师队伍,如何传承优良教风?学校开发了“1+5”模式,即上好“一堂课”、抓好“五个对话”。上好“一堂课”,即学校在每学期初通过树典型、讲故事、齐宣誓等方式,讲好“师德第一课”“开学第一讲”。那么,“五个对话”是什么?
一是与教育家对话。学校从筑牢理想之基入手,引导教师“学陶、师陶、践陶”,学校推崇的“尚真教育”也源自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学校更是把精心制作的视频《早安——陶行知教育箴言》变成早安问候,一句句启迪人心的教育箴言成为教师的“精神早餐”。该系列至今已推送近百期,浏览量超6万。
二是与教书育人楷模对话。学校邀请时代楷模张玉滚来校宣讲;积极承办省教书育人楷模报告会,邀请吴拥军等6位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为教师们讲授师德教育课;邀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任明杰讲述他带领乡村孩子成长的故事……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人的弘道追求。与他们对话,不仅给教师带来精神熏陶、心灵洗礼,还能给予教师宝贵的方法指引。
三是与身边榜样对话。对教师而言,身边榜样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往往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园丁》栏目,借同事之口、学生之言,把教师们身边的榜样选出来。同时,开放留言功能,当留言区被天南海北、从“70后”到“00后”学生的记忆填满时,从教的幸福感、成就感、使命感不仅打动了主人公,也给青年教师上了生动的师德一课。
四是与学者对话。学校积极邀请河南大学蔡建东教授带来“基础教育信息化”专题讲座,邀请姚松教授剖析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时代意蕴和成长路径……教师们进一步了解了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
五是与自我对话。审视自我、充实自我,是教师提升道德修养的绝佳途径,而守规矩、明底线是教师与自我对话的起点。学校为此开展了多项行动:邀请纪委书记分析教育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引导教师对《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逐条学习、音频打卡;开展廉洁教育知识竞赛;走进廉政基地开展警示教育;利用关键节点,进行常态化提醒,助力教师知纪、明纪、守纪。
百年老校“1+5”模式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助力每位青年教师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在三尺讲台尽展其才,以优良教风夯实教育之基!
(作者系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副校长)
县中如何实现高质量的“教”
丁伟
2025年,国家推出“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县中振兴,教风建设是关键一环。黑龙江省泰来县第三中学坚持以“崇德爱生,面向未来”为教风,为学生优质“学”而高质量“教”,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示范学校、黑龙江省师德先进集体等荣誉。
学校教风建设曾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行为习惯等基础素养比较弱;二是教风中“师本”氛围浓厚,部分教师表现出职业倦怠,不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是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对教学过程、教学创新、师德师风缺乏全面考核。从问题出发,学校采取了如下行动:
一是实施“两提四联”策略,落实崇德爱生教风。“两提四联”,即“内部提师德、提师能,外部联高校、联名校、联普校、联教研体”。在师德建设上设立“上线弘扬+底线约束”机制:大张旗鼓表扬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通过“龙江好人”“四有好老师”评选树立了12个师德典型;通过校规校纪解读、专题讲座、师德论坛等引导教师明确师德底线、红线;建立师德评价机制(互评、自评、生评)、过程考核机制、业绩奖励机制,将师德表现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
二是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分类建立教师能力模型。在职普融通教育探索中,针对职普融通教师同时承担普通高中和职教班文化课教学的情况,学校系统指导、帮助教师精准把握两类学生的差异,优化教学策略:精准把握学情,通过组织学情对比研讨会,分析两类学生在认知基础、学习动机、认知态度方面的差异,制定具体教学方案;建立双轨备课制度,指导教师认真对比分析普高和中职考纲,对考纲中的重点、难点、考试范围进行逐项对比分析,实现差异化教学;优化激励机制,针对同时从事普高班级教学和职业班级教学的教师建立专门考核办法。
三是以“学研实赛”为抓手,引导与支持教师建立面向未来的能力素养。
以学习为基础。针对教师学习碎片化、缺乏持久性、实效性差等问题,学校自主研发了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实施、成果呈现、活动评价等五环节“任务驱动式学习”模式。
以研究为中心。针对学生学习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学校成立了包含教师自研、校本教研、线上教研、现场教研的“纵+横”式教研组,纵向教研组为学科组,横向教研组为跨学科教研的年级组。如今,已经研究出适合学生“学”的“五步教学法”。
以实践为提升。积极发挥集体备课组作用,既重视集体智慧创生,更注重实践检验。每学期开展两项“教研活动月”活动:一项是主题式教研,另一项是人人有课题的“课题进课堂”教研活动。
以竞赛为平台。学校每年都举行演讲、师德、教学、读书、班主任素能等5大类16项比赛活动,为全体教师搭建展示平台。
(作者系黑龙江省泰来县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
微评
优化教风的五个方法
罗树庚
十多年前,教育局安排我筹建一所新学校,同时合并两所完小。在这两所学校的课堂上,以灌输为主的“师本”思想非常严重。如何让教师们确立“生本”观念呢?我选择从抓教风转变入手。
比如,我邀请尝试教育理论创始人邱学华老师担任学校顾问,推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范式;我组织教师们深入学习庞维国教授等名师的论著;我以“做中学”的“乐享玩学”这一理念为核心,带领教师们研发玩转作文、玩转数学、玩转科学等校本课程,通过项目式、社团式、场馆式学习方式,构建指向儿童成长的教育路径。
其间,迷恋“讲授”、不愿改变的老思想很严重,总是试图把“势单力薄”的新教风“拉”回去。对此,我邀请名特优教师上示范观摩课、开展教学研讨评比展示和“我的教育观”系列论坛活动,与旧观念“拔河”。“从儿童立场出发”的教风逐渐确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如何优化教风有了一些心得:
第一,优化教风要讲究方法。首先要从转变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入手,然后让教师通过学习先进理念转变观念,最后通过切实可行的抓手巩固其思想。
第二,影响别人的最好方法是行动。我紧紧依靠最优秀的那部分教师,借助他们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去影响全体教师。
第三,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让受训者成为培训师。我每年组织一两个主题,发动全体教师参与讨论,变被动为主动。
第四,用最柔软的内容转变最顽固的思想。我会挑选最能触动心灵的教育类影视作品,组织全体教师集中观看。
第五,要定义先进教师的教育思想。一所学校的教风由个体教风组合而成,有个体教风的先进,才能有学校整体教风的优秀。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高新区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