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打造“文化味道”十足的“大思政课”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15日 乔臣 刘潇潇 郑兵 肖映胜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在十八洞村开展研学活动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湖应马院”)基于多年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基础,依托地方厚实的文化资源,全力建构了红色文化、道德文化、法治文化、乡村文化“四位一体”的文化育人格局,打造“文化味道”十足的“大思政课”。

  以红色资源增强“大思政课”的“红色文化味道”

  近年来,湖应马院积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也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平台。依托红色资源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把思政小课堂搬到各类红色场馆中。近年来,湖应马院致力于地方红色资源的发掘、整理与利用,先后组织师生1600余人前往林伯渠故居、常德市东方红博物馆、贺龙纪念馆、贺锦斋烈士纪念碑、汉寿烈士陵园、十八洞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以“馆课结合”开展体验式、沉浸式教学,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大思政课”的“红色文化味道”。

  以道德讲堂增强“大思政课”的“蓝色文化味道”

  蓝色象征着道德与公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近年来,湖应马院开设一月一主题的道德讲堂,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新时代雷锋精神、诚实守信、谦卑礼让等专题讲座开到机关、社区、企业、中小学、基层,让道德之花在各处绽放。道德讲堂之外,组织学生开展道德观察,用笔、用脑、用心记录身边的道德榜样和失德行为,强化学生的道德判断,引导学生向上、向好、向善,在理论与实践中感悟道德的力量,增强了“大思政课”的“蓝色文化味道”。

  以法治教育增强“大思政课”的“金色文化味道”

  金色象征着光辉和正义。法律普及既是执法者的光荣使命,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担当。近年来,湖应马院坚持“三融入”,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思政课教师去到社区,下到基层,传播法律知识,组织法律考试,开展模拟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咨询服务,学院积极开展畅通渠道优化服务,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点、分发法治宣传材料,为师生答疑解惑,提升师生的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学院策划实施包括实地参观、法庭旁听、交流互动等系列法治教育活动,在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教育氛围和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格局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增强了“大思政课”的“金色文化味道”。

  以乡村实践增强“大思政课”的“绿色文化味道”

  绿色是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展开,以乡村实践建设“大思政课”,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近年来,湖应马院组织师生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农民思想道德素养、乡村数字素养、留守群体心理健康等主题,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乡村大调研、乡村振兴服务团等活动20余次,让学生切身走进乡村,把乡村实况搬进课堂,增强了“大思政课”的“绿色文化味道”。

  (乔臣 刘潇潇 郑兵 肖映胜)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8打造“文化味道”十足的“大思政课” 乔臣 刘潇潇 郑兵 肖映胜2025-04-15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