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人工智能,助力高中学习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14日 黄思萌

  人工智能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学生可以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人工智能+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高中各科的学习中,人工智能都有用武之地。新时代的高中生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借助人工智能提高学习效率。

  以文科类科目为例,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可借助人工智能分析文章的结构、语义和关键信息,以增进对复杂文本的理解。有些智能阅读工具能够对文言文或现代文进行语法分析、词义解释,还能生成内容摘要,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和要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智能写作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语法错误,并提供词语替换、语句润色等建议。同时,它还能根据学生输入的主题和关键词生成相关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在外语学习中,学生可以借助智能语言学习软件进行对话练习。软件能够实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提供标准的发音示范,并根据学生的口语表现给出评估和改进建议,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很多学生就在用“豆包”练习英语口语。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或书籍时,遇到不懂的单词或句子,人工智能翻译工具可以快速给出翻译结果,一些高级的翻译工具还能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英语句式,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人工智能可以对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比如,智能学习软件能够根据时间线生成历史事件的思维导图,清晰展示历史发展的脉络,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学生在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时,利用智能搜索工具能够迅速找到大量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提高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效率。

  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中,人工智能可以实时关注国内外时事新闻,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智能学习平台能够将时事热点与政治学科理论知识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案例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提高政治学科的应用能力。

  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地图、遥感图像等信息,例如识别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等。同时,有些智能地理学习软件还能根据图像数据生成三维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人工智能为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高中生而言,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学习辅助工具,它绝对不能取代学生自己的思考。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有可能造成思维能力下降。在写作业时,有的学生遇到难题卡壳时直接使用智能解题软件获取答案,这是不可取的。应该在积极思考、确实无法解决时,再借助人工智能寻求思路和帮助。

  此外,人工智能搜索工具提供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不准确或不适合高中生的内容。比如在查找历史资料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未经证实的资料信息或错误观点。学生在使用人工智能获取信息时,要学会筛选和辨别,多参考权威资料和专业书籍,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不可盲目相信和接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教育报基教周刊·课程教学 06用好人工智能,助力高中学习 黄思萌2025-04-14 2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