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小学校发展规划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11日 王姣姣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海棠街道红星路小学国际部学生进行室内大课间韵律操活动。通讯员 赵明 摄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实验小学学生在参加文体艺术节活动展演。

  通讯员 张维堂 张陶 摄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不是为了追求一个漂亮的文本或是一个体系严密的研究成果,而是追求一个更加有效、适切、发挥实效的行动纲领,由此激发师生的凝聚力、行动力

  ■学校发展规划属于战略规划,一定要关注大事,为做大事留出充分的时间并做好时间管理。要把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优先事项,把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作为重要的内容板块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启动实施之年,明年又将开启“十五五”崭新征程,在这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精心谋划并做好中小学校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发展规划是对学校发展的一种战略性思考,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法。它是依据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对未来3—5年学校的发展模式、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以及达成目标所采用的途径策略等方面进行的系统化设计,是学校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愿景蓝图。如何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是每个学校管理者都需要直面且深入思考的关键命题。

  1

  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的误区有哪些

  几乎每所中小学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但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来看,当前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动态调整。有的校长未能充分认识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价值,仅仅把它当作应付检查的“临时工具”或“形式要件”,更遑论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思考和研究。有的校长认为规划一旦制定就不可更改,忽视了教育政策的调整、社会需求的改变以及学校内部的变化。当学校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时,如果不能及时对规划进行调整,将导致规划与实际情况脱节,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

  二是目标定位不准,内容较为空泛。部分学校规划目标设定过高或过低,有的盲目追求目标的“高大上”,忽视了自身基础和条件,导致规划难以实现;有的目标缺乏前瞻性和挑战性,未能紧跟时代脉搏,难以激发学校的发展动力。同时,有的学校在规划目标任务表述上过于宏观和笼统,缺乏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有的“依葫芦画瓢”,要么直接改造学校之前的发展规划,要么简单模仿其他学校现成的发展规划,既不能解决自身问题,也没有学校特色。

  三是调研分析不足,缺乏全员参与。一些学校未能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采集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无法精准诊断识别学校当前存在的真实问题,仅凭经验和感觉作出决策。有的甚至是校长或领导班子“闭门造车”的结果,没有充分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或建议,未能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和支持,导致规划难以执行。

  2 革新规划思维,推动学校长远发展

  学校发展规划指向未来、引领发展,校长在组织制定规划时应当厘清办学思路,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

  转变认识,提高站位。一方面,校长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将“规划学校发展”作为校长六项专业职责中的首要职责,足以体现它的重要地位。学校发展规划不仅是校长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形成共同愿景、引领学校发展的行动指南。它既是学校教育利益相关者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在引领、推动学校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约束学校办学行为不偏离方向。另一方面,在重视的基础上,还要站在战略高度上进行谋划,立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认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而将宏观的教育目标细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政策在学校层面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突破误区,创新发展。校长需要有“走一步看两步”的思维,在设计学校发展规划时,既要想到未来能否实施、如何实施、谁来实施,也要着眼学校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学校的高层次发展。学校发展规划需要量体裁衣,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不是为了追求一个漂亮的文本或是一个体系严密的研究成果,而是追求一个更加有效、适切、发挥实效的行动纲领,由此激发师生的凝聚力、行动力,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学校发展规划虽要保持相对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而应根据教育政策的调整、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学校自身的变革,适时、适当地调整完善、与时俱进。

  健全制度,强化保障。学校要成立规划起草领导小组,整合学校优质资源。规划设计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是由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建设共同体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的工作,要有“众筹思维”,以多维治理主体的共建,实现学校发展的共进。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为规划制定及后续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3 缜密设计学校发展规划的框架与内容

  学校发展规划既包含对学校“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认知,也体现在对“成人、成事、成长”的系统构建,因此在制定规划时要明晰思路,确切定位,精准设计。

  科学分析,审时度势。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每所学校都要有自己的“时间坐标”。一要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历史说明了学校从哪里来,现实决定了学校要做什么,未来则预设了学校走向何方。例如,当学校先辈们留下了“实验性和研究型”的学校文化,后来人需要不断赋予这种文化以时代特征,寻求符合现实发展需求的独特教育表现形式。二要分析情境,摸清家底。即明晰学校发展所处的外在环境与内在情境。对外可借助PEST分析法,分析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地域文化、社区环境等方面对教育的影响;对内利用SWOT方法从文化理念、办学条件、教师素质与结构、学生生源与学情等方面分析其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三要深入调研,找准问题。问题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基点。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法,为学校做一个全方位“体检”,把脉学校现存的各类问题,弄清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对问题的分析切忌笼统,可以把“大问题”拆解成若干“小问题”。例如可以把课程建设问题分解成课程组织与运行不够顺畅、课程发展理念与特色不够鲜明等具体问题。

  分解目标,描绘愿景。学校发展目标是师生共同愿景的体现。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如果没有一个拉力把人们拉向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维持现状的力量将牢不可破。因此,目标的确立要具有前瞻性、适切性和可操作性。规划中既要包含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也要包含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长期目标是整个规划周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短期目标是围绕长期目标设定的阶段性目标。总体目标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具体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分解,既可以做横向分解,如分解为课程建设目标、德育建设目标、课堂教学建设目标、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学校文化建设目标等,也可以做纵向分解,包括时间节点、阶段目标、责任主体、措施方法等。

  合理建构,突出重点。一要搭建整体框架。学校发展规划的整体框架主要包含指导思想、发展基础、形势分析、发展目标、基本思路、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二要厘清内部关系。在目标的引领下,学校发展规划内容包含党建工作、德育、课程教学、文化建设、学生发展、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教研科研、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设计思路,需要细致厘清,以避免各维度内容上的交叉重复。三要突出重点任务。学校的事情无非四类:又大又急的事、大而不急的事、不大但急的事、不大不急的事。学校发展规划属于战略规划,一定要关注大事,为做大事留出充分的时间并做好时间管理。学校发展中有哪些大事呢?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生发展就是大事。规划一定要把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优先事项,也要把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作为重要的内容板块,作为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举措。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在教育强国建设的道路上,愿学校能够始终朝着高质量、特色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作者系吉林省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教授,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吉林省中小学名优校长核心素养模型构建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ZD23012]研究成果)

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管理 06如何做好中小学校发展规划 王姣姣2025-04-11 2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