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包裹的乡愁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11日 聂难

  春风轻拂,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也吹绿了江南水乡的每一寸土地。在这如诗如画的季节里,青团的清香悠悠飘荡,宛如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动着游子的心弦,勾起那藏在心底深处、浓郁而绵长的乡愁。

  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春日总是与青团紧密相连的。那时,村子里的生活宁静而祥和。每到清明前夕,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制作青团。村里的小河边,一丛丛艾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嫩绿的叶片上闪烁着晶莹的水珠,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的绿宝石。我和小伙伴们总会跟在大人们身后,蹦蹦跳跳地来到河边。大人们熟练地采摘着艾草,我们则在一旁嬉笑玩耍,偶尔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揪下几片艾草叶,放在鼻尖轻嗅,那股清新中带着一丝苦涩的味道,瞬间弥漫在鼻腔,令人心旷神怡。

  回到家中,母亲将采摘回来的艾草仔细清洗干净,放入大铁锅中煮熟。随着锅里水温升高,艾草的清香逐渐释放出来,弥漫在整个院子里。煮熟后的艾草被捞起,沥干水分,放入石臼中。母亲手持木杵,用力地舂捣着艾草,一下又一下,那有节奏的声响仿佛是一首独特的田园乐曲。在母亲的努力下,艾草渐渐变成了细腻的泥状。随后,母亲将雪白的糯米粉缓缓倒入艾草泥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开始揉面。母亲的双手犹如神奇的魔法棒,在面团间舞动,不一会儿,一个色泽翠绿、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面团便呈现在眼前。

  制作青团的馅料也多种多样,有香甜的豆沙馅、咸香的芝麻馅,还有独具特色的春笋肉馅。而我最钟情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豆沙馅。母亲将提前泡好的红小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慢慢熬煮。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小豆变得软烂,母亲将其捞出,放入石磨中研磨成细腻的豆沙。接着,她把豆沙放入锅中,加入红糖,用铲子不停地翻炒。在母亲的精心翻炒下,豆沙馅的香气越来越浓郁,我便忍不住凑到锅边,深吸一口气,那香甜的味道瞬间沁入心肺。

  面团和馅料准备好后,就到了制作青团的环节。母亲将面团分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剂子,然后拿起一个小剂子,用手掌轻轻按压成圆形薄片,放入一勺馅料,再将面皮慢慢合拢,搓成一个圆润的青团。看着母亲熟练的动作,我也跃跃欲试,拿起一个小剂子,学着母亲的样子制作起来。可我的小手总是不听使唤,不是面皮捏破了,就是馅料放多了,弄得满手都是。母亲看着我狼狈的模样,不禁笑出声来,她手把手地教我,在母亲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成功地做出了一个青团。虽然模样有些不太规整,但我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

  青团做好后,被整齐地摆放在蒸笼里。随着蒸笼里的水汽袅袅升腾,青团的清香愈发浓郁。不一会儿,青团就蒸熟了。母亲打开蒸笼,那一个个圆润饱满、色泽翠绿的青团映入眼帘,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青团,轻轻咬上一口,软糯的外皮在口中散开,包裹着香甜的豆沙馅,还有那淡淡的艾草清香,瞬间在味蕾上绽放,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滋味。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变得甜蜜而美好。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到远方的城市求学、工作。在繁华的都市里,每到春天,超市、糕点店里也能看到各式各样的青团。它们被包装得精美无比,有蛋黄肉松馅的、抹茶馅的、榴莲馅的……口味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我也曾买来品尝,可无论怎样,都尝不出儿时在故乡吃青团时的那种味道。那些青团,虽然精致可口,但我总觉得缺少了一份来自故乡的温暖与亲切,少了母亲亲手制作时的那份浓浓的爱意。

  如今,每当春天来临,看着街头巷尾售卖的青团时,我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到故乡,飘回到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小院,飘回到母亲忙碌的身影旁。故乡的山水、田野、老屋,还有那些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都如这青团一般,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成为我心中永远无法割舍的牵挂。

  (作者系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一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文化周末 04青团包裹的乡愁 聂难2025-04-11 2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