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法学院

多维发力 创新应用型法学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09日 山东政法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胡晓清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山东政法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主动思考、准确定位、系统谋划,突出“政法类、地方性、应用型”的定位,不断创新以实践为导向的应用型法学教育体系。

  一是夯实思想根基,制定“大思政课”建设方案,从源头上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学校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学理性阐释,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理论遵循。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教研室”,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必修课和选修课。与实务部门共建法学实践案例库,探索共建“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课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扎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人才培养目标、进毕业要求、进课程大纲,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的法治实践成果作为法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解决法学专业课程价值引领与专业教学脱节的问题。

  二是突出需求导向,优化学科专业,为应用型人才服务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学校充分调研省域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提前布局建设涉外法治、立法学、生态法学、纪检监察学等学位点,新增社区矫正、司法警察学、司法鉴定学3个交叉性专业,形成了紧密对接社会需求的法学专业群。与山东省相关部门共建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备案审查研究服务基地、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等平台,“小、快、灵”服务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学校法学和监狱学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山东省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律师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保障学院是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涉外法治学院、司法治理学院是省级专业特色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分别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应用型法学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的紧密度不断提高。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打造特色项目,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实践中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打造“法治服务连万家”项目,面向法治乡村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校园建设、企业依法经营,实施“百县万户法治行”“百区万户法治行”“百校万家法治行”“百会千企法治行”4个子项目,“‘第一课堂’实践必修课+‘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课”贯通培养,专业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双指导,学期与假期全链条运行,法治服务与法治宣传双融合推进,打通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壁垒,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四是坚持统筹推进,创新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省域解决涉外法律服务之需。学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从“法律+英语”“英语+法律”双向发力的1.0版到“跨学校、跨行业、跨国界”“三跨”模式的2.0版,现在正实施“实践导向、区域选择、外语赋能”模式的3.0版。学校获批多项省级教学改革重大、重点项目,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在研究中迭代升级。

  学校成立山东省首家涉外法治学院,形成“涉外法治实验班+法律英语实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贸规则”“四位一体”的涉外法治专业发展矩阵;开设律师学院涉外法治人才班;学校涉外法治教学团队获评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涉外法治学院获评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学校着力打造涉外法治服务品牌,“一站式数字化涉外法治服务平台”和“企业海外利益法律风险预判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与山东省司法部门、商务部门等单位建立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关系,形成涉外法治工作新样态;在国内外引进高端涉外法治人才,为政府部门、企业涉外法治事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强化智库建言功能,与境外律师共同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山东政法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胡晓清)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7多维发力 创新应用型法学教育体系 山东政法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胡晓清2025-04-09 2 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