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艺术学院作为胶东地区较早创建的艺术学院之一,基于“党建领航、学科立院、文化塑院、人才兴院”的发展理念,深入分析本科阶段小提琴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与改革要求,将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性艺术人才作为小提琴教学的培养目标,积极推动小提琴教学模式创新变革,探索出一条“多元融合、创新卓越”的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素养与艺术表现力,为小提琴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对一”授课与集体课相结合
学院立足小提琴教学特点,围绕提升学生器乐演奏能力的宗旨,运用“一对一”教学与小组课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既能够接受有针对性的艺术指导,把握小提琴演奏的要点,也能够相互切磋交流,实现取长补短,完善演奏技巧。在小提琴入门教学中,考虑到大一新生对于小提琴相关理论及演奏方式缺乏系统了解,教师通常采用集体授课方式,面向年级或者专业内的一个或多个班级,围绕小提琴领域的基础知识、演变历史、演奏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讲解,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系统性的知识框架。随着学生对小提琴的了解逐渐深入,逐步具备基础的小提琴演奏能力后,教师则采用集体课与“一对一”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划分在同一小组内,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小提琴演奏技能,如互相交流演奏技巧方面的疑问,共同讨论优秀小提琴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风格特点等,通过集思广益、合作互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小提琴音乐素养与专业水平;在集体课教学的同时,配合开展“一对一”教学,由专门的艺术指导教师对学生在演奏小提琴时的每一个细微动作进行精准捕捉,发现他们的演奏风格以及需要调整的演奏姿势,提升动作的规范性,并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与练习计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演奏风格。例如,学院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小提琴家、教育家举办工作坊与大师班,通过“一对一”指导、集体研讨等形式,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与艺术修养。
合奏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小提琴教学中,合奏演出是一种不同于独奏演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来演绎音乐作品、展现音乐艺术的内在魅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小提琴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技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参加现场演出与合奏练习,实现演奏水平的显著提升。学院充分认识到小提琴音乐合奏课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课程、具备一定演奏水平后方可参加合奏课程的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合奏课的开展以音乐练习室为主要场所,教师指导学生协作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奏,培养他们对于小提琴音乐旋律、节奏、复调等音乐元素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为了进一步提升合奏课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协作能力,学院教师提出在合奏课中加强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训练,通过成立声部小组让学生在合奏中注重聆听自己与他人乐器的声音,统一整体的演奏节奏,根据演奏段落与乐曲风格的不同调整演奏方式,实现乐曲演奏在音量上的均匀性。与此同时,学院基于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理念,在开设合奏课的同时充分运用课内外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丰富的音乐艺术活动,让学生参与音乐演出,进一步强化小提琴演奏能力、深化音乐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勇于挑战自己、展现自己的良好精神风貌。例如,鼓励学生参与室内乐、交响乐团及音乐节演出,通过实践加深对作品风格、情感表达的理解,培养舞台表现力与合作精神;组织一系列音乐会及校内外音乐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检验学习成果的舞台,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演奏技能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小提琴教学既要注重强化学生对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也要切实加强音乐演奏技能的训练提升,让学生实现音乐艺术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学院深入推动小提琴课程体系的优化完善,从课程时长、课程类型、课程比重等多个维度出发,优化设置小提琴课程,以保证小提琴专业理论课程与演奏技能训练课程的协调性,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音乐艺术熏陶,实现小提琴综合素养的提升。其中,在小提琴理论课程中,学院教师充分考虑到中外小提琴音乐文化的差异性,系统梳理中西方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史,详细介绍了各个时期小提琴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所属的音乐风格流派,帮助学生系统认知小提琴悠久的发展历史,培养其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学院还开设“音乐分析”“作曲原理”等理论课程,通过对经典小提琴音乐作品的鉴赏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小提琴作曲的内在原理,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与表达能力。在小提琴演奏技能训练中,学院基于器乐学习的基本规律,让学生从基础的小提琴指位练习入手,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设置了调式练习、演奏基础技术练习、换把练习等训练课程,不断强化学生的演奏基本功,培养学生齐奏、重奏、合奏、伴奏等形式的合作意识。
教学创新与评估反馈相结合
学院小提琴教学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小提琴教学与新技术、新模式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其一,利用在线视频库、虚拟练习室等数字化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与即时反馈机制,增强学习的互动性与自主性。其中,在线视频库提供大师演奏视频供学生观看,以便学生掌握小提琴演奏技巧,感受音乐背后的情感表达;虚拟练习室等音乐软件则帮助学生练习辨别音高,提高音准感知能力。其二,引入跨学科协作模式,推动小提琴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从现代音乐、电子音乐等领域挖掘艺术元素,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小提琴演奏,打造出新颖独特的小提琴乐曲作品。此外,为了推动小提琴教学高质量发展,学院充分重视小提琴教学成效的评估反馈,要求每周末进行一次学习总结,教师根据每名学生的进步情况给予正面反馈,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习路径始终贴合每名学生的成长节奏;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师生反馈会议,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根据反馈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的高度契合。
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全面深入推进小提琴教学改革,从小提琴基础教学出发,逐步提升学生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优秀音乐文化融入相关课程,培养学生高尚的创作观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良好的小提琴人才贡献力量。
(童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