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江第一中学

共情育人启新篇 守正创新铸华章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06日 福建省连江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教育集团总校长 郑锋

  古榕苍翠,见证百年弦歌不辍;海天辽阔,激荡教育创新浪潮。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一所创办于1923年的百年名校——福建省连江第一中学,以“共情育人”为核心理念,从2001年起将情感教育深度融入课堂改革,后续又延伸到文化建设和管理革新中,用共情的力量重塑育人生态,成功走出一条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课堂共情:范式革新,知行合一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2001年,学校领导在深入教学调研时发现数学课堂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情感培养”的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为此,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以情讲理,共情育人”的教学主张,在数学学科开展系统性改革实验。

  经过20余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升华,“共情数学”的教学范式不断完善成熟,其成功经验逐步辐射至全校各学科教学领域,最终构建起包含“一中心三同六异”理论框架、“三环五维三学”实践模型、“备、研、教、评、思”一体化教研模式的完整育人体系,有效突破知识本位教学的局限,实现了认知发展与情感培育的有机统一。

  “一中心三同六异”理论框架以“课程思政”为核心,以“课堂观察、学科生命、教育共情”为同质化生成点,以“时代、师生、情境、思维、媒介、评价”为差异化校准点,让课堂教学兼具深度、宽度和温度。例如,语文课堂上,在教授《背影》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引发学生回忆父母关爱,许多学生感动落泪,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共鸣、思维碰撞的舞台。

  在此基础上,连江第一中学进一步构建了“三环五维三学”教学模型,为课堂实践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导。该模型要求课堂设计贯穿“课前导学质疑、课中深度互动、课后拓展唤醒”三环节,设定“共情认同、共情认知、共情理解、共情应对、共情唤醒”五维目标,推动学生从“想学”到“互学”再到“探学”的转变,实现知识与情感双丰收。如语文课上,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悟《边城》的人性之美;生物课上,学生化身“遗传侦探”破解家族病史……知识在情境中活化,思维在共情中升华。

  为确保“共情课堂”落地,学校开创“备、研、教、评、思”一体化的教师教研模式。该机制强调:在“备课”环节,教师需立足新情境、新内容、新方法、新评价“四新”背景开展个性化研究;在“教研”和“教学”环节,依托教研组和集备组的集体智慧,将个人研究成果转化为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在“反思”环节,通过持续的专业对话优化教学实践。这种协同教研模式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共情+创新”的办学特色。

  文化共情:三色浸润,固本铸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在“共情课堂”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连江第一中学将“共情育人”的理念进一步拓展至学校文化建设领域。学校立足百年办学传统,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将红色革命基因、绿色古榕精神与蓝色海洋文化有机融合,构建起“红绿蓝”三色文化育人体系。

  红色铸魂,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作为革命先烈杨而菖、杨挺英的母校,学校始终将红色教育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学校充分挖掘闽东苏区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红色育人体系:在校史馆设立革命英烈专题展区,开发“红色记忆”校本课程,组织“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邀请老红军进校园讲述革命故事。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学生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越发强烈。

  绿色润心,古榕精神滋养品格。校园里那株200余岁的古榕,见证了学校的沧桑巨变,其“不畏艰辛、历久弥坚”的品质深深融入师生血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以古榕的坚韧不拔为例,鼓励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要像古榕一样顽强不屈,形成“以树喻人、以情化人”的育人传统。如今,“像古榕一样成长”已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蓝色拓新,海洋文化激荡胸怀。连江县是全国海洋大县,连江第一中学将“海纳百川、敢拼会赢”的海洋精神融入到育人实践中。学校开发“拥抱海洋”特色课程群,组织学生参与大黄鱼养殖科研实践、海岸线生态调研,举办海洋科技节、海洋文化讲座等活动。学生们在海洋模型制作、生态考察等实践中,不仅锻炼了创新能力,更培养了开放包容的胸襟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管理共情:精细赋能,凝心聚力

  “没有良好的管理,就没有优质的教育。”连江第一中学还深度融合陶行知先生的治校理念与共情思维,推动学校管理从刚性制度约束向柔性情感认同转变,实现了管理效能与教育温度的有机统一。

  双向互动,畅通建言渠道。学校突破传统单向管理模式,创新建立“校长信箱”“干部进宿舍”“师生恳谈会”等多元化沟通机制。通过常态化收集师生意见建议,年均梳理有效提案数百条,并建立“接诉即办”“办后公示”等机制,确保每一条建议都落地有声。

  数据赋能,彰显人文温度。学校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全维度评价体系,将教务管理、教学质量、政务考勤、教师发展等关键指标纳入动态监测,依托数据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冷冰冰的数据背后,是充满温度的教育叙事。例如,当心理测评数据显示学生情绪波动时,班主任迅速启动“家校协同干预机制”,联合心理教师、学科导师开展个性化帮扶。

  文化浸润,凝聚发展合力。学校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治校方略,精心打造体育艺术节、科技创新周、校园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构建起多元共融的活动育人生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组织这些活动,有效深化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很多刚性的管理动作变成活动过程中的柔性引导。

  经过20余年的精耕细作,连江第一中学“共情育人”实践结出累累硕果。办学质量持续攀升,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24年,学校申报的“共情课堂: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的创新探索”教学成果项目荣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共情课堂”的辐射效应日益凸显:举办省级以上教学展示活动10余场,接待省内外教育同行观摩学习3000余人次;其成功经验跨越山海,辐射惠及宁夏固原市第五中学等全国百余所学校。学校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先生题赠“共情育人,社会栋梁”,高度评价这一育人实践。

  古榕新绿,海阔潮平。连江第一中学以共情之力叩击教育本真,用创新之笔书写育人华章,为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连江答案”。未来,这所山海之间的学校将继续以共情为舟、以创新为帆,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福建省连江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教育集团总校长 郑锋)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4共情育人启新篇 守正创新铸华章 福建省连江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教育集团总校长 郑锋2025-04-06 2 2025年04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