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起,重庆市涪陵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涪外”)协同其他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组成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优质老校高质量发展案例等工作,借鉴“价值驱动型学校”的建设理念,构建了“核心价值驱动与数字技术赋能”的双螺旋提振学校发展模式。一是明确学校自身的核心价值追求,实施“继承·固本:挖掘学校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培根铸魂”的“根、魂”教育,激发学校的内生动力;二是用数字技术赋能,实施“创新·赋能:追求卓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干、核”教育,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动力。
以文化立校机制提振学校发展
涪外原名上海新纪元(重庆)学校,是从1937年成立的烽火学校演变而来的。学校将烽火学校“抗日救国,佑启乡邦”的办学宗旨和“爱国、激情”的办学理念、“更新、勤学、勇毅、朴诚”的校训提炼成“烽火文化”,同时将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的“深耕中国教育,矢志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价值追求融入学校文化建设。
2019年开始,涪外逐步形成了“烽火文化”系统。例如,打造“烽火”党建品牌,构建了“培根铸魂,烽火传承”的德育活动体系,建设了烽火报告厅和开放式、数字化的烽火党建馆等一系列“烽火”软硬件标识。在此过程中,学校明确了自身的核心价值追求:中国灵魂、世界眼光、追求卓越;激情、责任、感恩、健康。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涪外出版了《重庆市涪陵外国语学校文化手册》,明确了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完成了校赋、校歌的创作,制作了校旗、校徽;构建以“传承红色基因,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质量文化系统,实现“文化理校”,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价值驱动型学校”。
构建“卓越教育”实践体系和教育教学“支援”系统
2020年开始,涪外形成了“实业慈善家投资,教育家型校长治校,专家学者治学,专业化教师执教,学生多元发展”的办学格局,聘请了一批优秀教师担任学科主任,成立学术委员会,完善教研室、督导室功能,推进“卓越教育”实践,出版了《卓越教育论》,形成了8个维度、19个支撑点的“卓越教育”体系。
学校引进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慧学堡”和“三峡教育”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教学“支援”系统。一是提供教学支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支持教师快速备课;通过智慧课堂工具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支持人工智能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数据分析,减轻教师的负担。二是提供学习支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点,智能推送学习资源;提供分层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供教师专业成长支持:提供在线课程、教学案例和专家讲座,支持教师自主学习;搭建教师协作平台,支持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三是提供教学管理支持。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可视化数据分析,支持科学决策;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建立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实现持续改进。
构建“三维立体”的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维度立体化:建立“基础规范+特色发展+增值评价”的三维模型。基础规范指标聚焦课程实施、教师发展、校园安全等底线要求,特色发展指标设置教育创新、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等发展性维度,增值评价采用大数据记录学生成长轨迹、促进教师专业进步、提升学校效能。
评价主体多元化:形成“集团评价、涪陵区教育部门评价、家长委员会评价、学校专家团队评价”的“四方共评”机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质量数字画像”系统,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分析。
评价周期动态化:建立“周月学期体检+年度诊断+三年规划”的周期性评价制度。通过动态基线调整、个性化指标定制,学部年级班级自主发展规划达成率大幅提升。
学校建设智能教育治理平台,集成质量监测、预警分析、决策支持功能,构建“教育大脑”系统,实现质量数据实时采集、智能诊断、精准推送。
历经数年的探索与实践,涪外以“核心价值驱动”构建校园文化体系,以“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文化育人功能;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构建“卓越教育”实践体系;通过数字赋能,推进“卓越教育”体系实施,建立数字化评价体系。学校依托“核心价值驱动、数字技术赋能”的双动力和“文化育人、‘卓越教育’、智慧教学系统”的“三维创新”,实现了高质量转型发展,形成了可推广、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魏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