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聊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音乐与舞蹈学院开设了“音乐治疗”本科课程,2022年开始招收音乐治疗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23年,“音乐治疗实践”课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同时,音乐与舞蹈学院还成立了“音乐治疗研究中心”,旨在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对大学生开展团体辅导,通过心理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大学生掌握应对压力、调节情绪的良好方法。
理论支撑
拓展心理干预方式
音乐与舞蹈学院拥有音乐治疗专业博士教师3名,近年来主持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山东省社科规划科研项目3项,“艺术治疗青年创新团队”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计划”团队立项名单和聊城市首批羡林学者创新团队名单等,团队艺术治疗相关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通过艺术形式帮助个体表达内心情感和经历的治疗方法。音乐与舞蹈学院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形式丰富多样,如绘画治疗、戏剧治疗、音乐治疗、舞蹈治疗等,通过激发、利用大学生内在的自然能力,帮助他们处理内心冲突、发展人际交往技能、减少应激反应、增强自我觉察力和自信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音乐与舞蹈学院的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表达性艺术治疗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学生在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获得情感释放和进行自我表达,不仅仅追求艺术作品的完成度。这种关注过程的方式,有助于个体体验内心的真实状态,促进其心理健康。
第二,表达性艺术治疗具有高度的个性化。治疗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艺术媒介和表达方式。这样的个性化调整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表达性艺术治疗促进了非语言沟通,为学生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经历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和直接的方式。通过艺术创作,学生能够以图像、声音或动作的形式传达内心的感受,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第四,表达性艺术治疗具有强大的社会支持功能。在团体治疗中,学生通过共同创作和分享艺术作品,能够体验到互相理解和支持的感觉,增强了社交联结感。这种团体互动不仅提升了个体的自信心,还能促进整体的情感交流与理解,形成良好的氛围。
音乐与舞蹈学院的表达性艺术治疗通过灵活的艺术形式,帮助学生探索内心的感受,促进其进行自我表达、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独特且深远的意义与价值。尤其是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辅导的方法独具特色,能够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调节情绪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多重效益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支持方式。音乐与舞蹈学院通过艺术表达的形式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使他们不仅获得了情感的宣泄与表达,也在社交互动中提升了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这种“艺术治疗+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积极推广与实践。
第一,艺术表达改变了大学生的情绪体验。艺术对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产生刺激,从而引发显著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也可以说,艺术与大学生的情绪息息相关,当他们接收到艺术信号时,感官的作用会使他们更加放松,产生正面积极的情绪。通过音乐与舞蹈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大学生可以在艺术创作中获得心理支持,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这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艺术技能,而且帮助他们学会将艺术作为应对压力与调节情绪的工具,进而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第二,艺术表达提升了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音乐与舞蹈学院组织开展的艺术创作活动,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出口,帮助他们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艺术创作,大学生可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情绪,实现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学业压力较大的时候,大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不仅能带来心理愉悦感,还能促进自我反思,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深入探索自己的情感状态,借此机会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评估生活中的压力源。
第三,艺术表达促进大学生有效进行社交互动。在音乐与舞蹈学院组织的小组创作或展示活动中,大学生建立了新的社交关系,通过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从而感受到彼此的支持与集体归属感。这种有效的社交互动,有助于减轻大学生的孤独感,提高其整体的心理韧性。大学生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通过艺术表达自我,还可以在社交互动中学习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进而理解他人的感受。这种情感的交流,不仅丰富了个体的内心世界,也增强了其对他人的理解,培养同理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感逐渐加深,他们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艺术技能的提升,更表现在情感与心理的共同成长上。通过共同的艺术创作经历,大学生学会有效地和他人沟通与合作。这种合作能力在团队项目中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在学术领域及未来职场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此外,表达性艺术治疗还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其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灵活应对能力,使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表现得更加自信。
音乐与舞蹈学院将表达性艺术治疗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对于调节大学生情绪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创新方式
营造轻松愉悦的校园氛围
音乐与舞蹈学院根据艺术治疗的发展趋势,创新性地将表达性艺术治疗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出了以表达性艺术治疗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多种路径和方法。
第一,通过艺术化的主题表现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音乐与舞蹈学院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校园氛围。这既能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有效调节各种情绪、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第二,积极开设与表达性艺术治疗相关的课程,推动艺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无论是通识课教学还是专业课教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不仅让学生增长知识,提升道德修养水平,还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变得更加丰富。所以,音乐与舞蹈学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融入表达性艺术治疗元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充实。学院通过表达性艺术治疗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变得更加丰富,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进而提升育人水平。
第三,努力做好高校辅导员心理培训工作。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接触的机会比较多,比较清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绪,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艺术治疗举措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类挑战。所以,音乐与舞蹈学院要求辅导员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格和能力,这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为了提升辅导员队伍的道德水平以及从事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的能力,音乐与舞蹈学院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培训,提升其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第四,积极建设心理咨询室。音乐与舞蹈学院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心理咨询机制,建立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咨询室。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时候,学院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辅导的方法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五,积极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提升以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辅导解决大学生情绪问题的能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以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辅导解决大学生情绪问题的时候,音乐与舞蹈学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表达性艺术治疗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相应的视听功能,有效解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其心理健康发展搭建了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音乐与舞蹈学院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艺术治疗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不断增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拓展传播渠道,利用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组织大学生创作和展示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作品,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同时,音乐与舞蹈学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支持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积极进行心理健康自助互助。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尤其是在解决大学生情绪问题时,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辅导的方法有助于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将“音乐治疗”课程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创新构建了“艺术治疗+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辅导的方法解决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一创新性模式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有效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有助于充分发挥表达性艺术治疗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提供了有益借鉴,更好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潘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