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创建“双融一体五育”特色文化育人模式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3月10日 刘传启 可晓锋 杨晓军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立足地方,依托多元的历史文化资源,创建“双融一体五育”特色文化育人模式,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科教育新模式,为地方高校文科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

  以特色文化为内核,构建“学科—专业”双融互通体系

  学院围绕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持六大专业,打破学科壁垒,以地方优秀文化为纽带,构建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育人体系。找准专业与地方优秀文化契合点,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特色文化课程”联动模式。学院围绕“三苏文化”等地方优秀文化开设课程群,推动跨专业课程渗透,实现学科知识互通互鉴,探索地方优秀文化传播新方式。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促进教学与研究的协同创新。组织专业教师共同开展“地方文献整理”“乐山非遗调研与开发研究”等项目;聘请乐山市文化馆研究员、非遗传承人担任兼职导师,将竹编、夹江年画、剪纸等传统工艺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举措,学院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新闻学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汉语言文学获批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教师口语”“新闻采访与写作”“表演基础”等多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或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构建三苏文化协作共同体”等10余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以名人文化育人为特色申报的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点也成功获批。

  以科研创新为驱动,推进“研创演播”一体化实践

  学院积极推进“研创演播”一体化实践,实现“研究—创作—展演—传播”闭环。以科研创新驱动地方优秀文化育人资源转化。学院依托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乐山市国学普及基地等6个四川省市厅级研究平台和3个省、厅、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聚焦地方优秀文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出版《苏轼和他的朋友们》等30余部专著,发表论文300余篇,“东坡西湖研究”等12项成果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丰硕的科研成果坚实支撑了地方优秀文化转化为育人资源。以视听语言诠释文化魅力。师生创作的推文《为什么一提到中秋,就会想到苏东坡?》在权威媒体客户端上的浏览量破百万,制作的“东坡文化”相关视频在诸多城市推广并播放,短视频《灵秀峨眉 武韵千秋》登陆“理响巴蜀”平台,原创短剧《文儒犍为》在省级文化活动中传播并获得诸多好评;教师创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舞台剧在四川省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中获奖;承办国家教育部门“汉语桥”教育工作者访华团活动、“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原创的文化展示项目赢得了华人的一致认可。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年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0余项。

  以“五育”协同为抓手,打造全方位育人体系

  学院以省级教学团队为轴心,广泛吸纳各专业优秀年轻教师,组建老中青结合、教学科研一体的跨专业特色文化教学团队,充分发挥跨专业师资优势,融合课程、活动、项目、平台、场景五大维度,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生态。

  在专业课程中嵌入地方优秀文化元素,抓牢课程育人。在“现当代文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等核心课程中融入地方优秀文化、增设文化研学、非遗报道等课业实践;开发“文旅文案策划与写作”“中华文化数字传播”等微专业课程,涵育学生文化素养。推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重视活动育人。精心打造“嘉定韵·三苏情”“‘沫若杯’朗诵比赛”等品牌活动,以经典诵演、征文比赛、文化沙龙、学术讲座等形式,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孵化地方优秀文化创意成果,实现项目育人。近年来,学院立项省级以上文化类创新创业项目100余项,学生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开展文化创新与传播实践,推进平台育人。充分利用四川省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经典诵演工作室、创新声工作室、全媒体演播中心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与实战条件,与峨眉山市及眉山市东坡区融媒体中心合作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建设实践教育基地,推动场景育人。建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育基地,在文化场馆开展场景教学,将课堂延伸至文化现场,组织学生近距离领略乐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对地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近年来,学院年均40余名学生考入国内外名校深造;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并获得国家奖项近90项。未来,学院将持续优化“双融”机制,推进“研创演播”一体化实践,深化“五育”内涵,探索“人工智能+文化传播”新方向,培养复合型新文科人才。

  (刘传启 可晓锋 杨晓军)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8创建“双融一体五育”特色文化育人模式 刘传启 可晓锋 杨晓军2025-03-10 2 2025年03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