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中国 供图
守正就是要始终不渝守住方向、守住立场、守住原则。只有守正,才能不迷失前进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守正之道,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其中之一便是坚持守正创新。我们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严格遵循、长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守正就是要始终不渝守住方向、守住立场、守住原则。只有守正,才能不迷失前进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守正之道,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1
在人民性根基中守“价值之正”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之一。党领导下的亿万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为人民谋幸福不仅定义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使命,亦贯穿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历程和各个领域,只有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释放人民群众的劳动智慧,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丰富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性内涵,改革的各项任务才能更好落地见效。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要在坚守“价值之正”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维护和发展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来谋划和推进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得以激活、积极性得以激发、创造性得以发挥,汇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共识和主体力量。
2
在锚定新方位中守“目标之正”
《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蕴含着对进一步提升制度现代化水平的内在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这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破是手段,立是目的。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更应突出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坚定不移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在不断释放中国制度活力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在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中汇聚团结奋斗的复兴伟力,这不仅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题中之义,也是防范化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各种风险挑战的现实之需。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要在坚守“目标之正”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另一方面,要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制度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朝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扎实推进。
3
在走自己的路中守“道路之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容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有着不同的具体呈现,但把“中国自己”确立起来的本质属性则始终未变。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铸就百年辉煌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是“走自己的路”的必然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实际。中国式现代化是“走自己的路”的现代化。“走自己的路”决定了我们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特点和实践历程来决定改革的方向和步骤,独立自主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在持续改革中得到拓展、完善和巩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任务新挑战,要在坚守“道路之正”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坚定道路自信,对看准了、认定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政治上的清醒、道路上的自信和文化上的自觉,做到自信自立自强,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另一方面,要大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主动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以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独立自主地根据自己国家的历史传统、国情特点和时代要求来确定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搬照抄、食洋不化。
4
在系统性重塑中守“方法之正”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的一项崭新事业,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讲方向、讲原则,也要讲方法,要在系统集成中放大改革综合效应。世界不是由一成不变的事物构成的,而是过程集合体,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那样:“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宏大系统工程,决不能局限于零敲碎打调整或碎片化修补,而是必须坚持好、运用好系统观念,把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整体性思维、结构性思维、过程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的多维框架中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系统与要素、外部与内部、当前与长远等关系,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动力新赛道,要在坚守“方法之正”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既要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抓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点的突破带动全局的发展,也要在整体推进中实现改革重点突破,确保改革各领域各环节在“全国一盘棋”中充分融合,实现系统结构的最优化。另一方面,既要不断加强科学的顶层设计,做好战略谋划、制度建设、政策安排等指导性工作,也要始终在正确政治方向下进行实践探索,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的具体情况开展差别化试点和探索,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方法,为完善顶层设计提供实践和经验支撑。
(作者系豫章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