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文学院

三链传动 探索人文课堂教学新样态

中国教育报 2024年12月10日 马秀兰 于亚楠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多元化教学效率,临沂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省级示范课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授课时,突破了原有的以“掌握知识与技能”为任务的学习目标,以“主题链·问题链·测试链”三链传动的方式,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制打通,促进教学各要素有机衔接、畅通流动,探索出课堂教学的新样态。

  传动“主题链”

  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重构,可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稳定支点。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设计,知识点得以高度结构化呈现,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得以实现,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第四学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采用了“模块化”思路进行内容重构,将教材原有知识点的顺序打乱,重新划分层次、排列组合,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整体把握。这种“打破”和“整合”的开合二元哲学思想,将“原始素材”重构为“意义整体”,使无序知识得以串接、散点知识得以聚合,教学内容便更加有序。

  然而,模块之间的关系仅仅依靠章节来维系实为单薄和机械,其内在需要一根链条逻辑化传动各个模块,使内容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衔接顺畅,有效地解决有机性缺失问题。于是课程基于不同模块内在的学理逻辑,通过调研—分析—验证—完善一系列动态重整意义模块,将“目标”演绎为“路径”,建成一个个主题库,再由主题链贯穿核心,将隐形的内在机理显现关联,凝聚促成课程内容的一体化格局,再通过双向互动和AI平台,不断嵌入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组件和要素,在课堂与学习行为之间形成强有力的纽带,凸显人文精神,彰显课程的多元价值功能。

  课程将原来的16章100多个知识点重构为四大主题链条,串联起10个意义模块13个主题库22个子主题库,将学习的目标、任务、内容、情境、活动等要素整合成一个个多向贯通的有机整体。

  传动“问题链”

  教学方法有的放矢

  问题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学任务问题化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依托。“问题链”是教师瞄准教学目标,基于主题链内容,通过延伸式、跨越式、迭代式三种路径,构建和设计的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深度思考的严密有机的结构化问题。

  延伸式问题链为纵向设计,表现为问题叠加和延伸拓展,在教学中使用广泛。人文学科重在传递人文关怀,唤醒学生内在观照。使用延伸式问题链,不仅能与作品自由对话,借助学生所熟知的现实情境,还能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格。

  跨越式问题链为横向设计,对学科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首层设计学科核心问题,第二层设计人文学科之间的强关联问题,最后一层设计为宏观视角,跨越人文与自然,注重知识点间的逻辑顺序和推演关系,构建系统、完整、以综合素养为背景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描绘突出个体特色的知识星图,勾勒出逻辑贯通、意义融通的语言习得知识图谱。

  迭代式问题链为螺旋式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表现为交流、讨论、争辩、汇报等多种形式。教师提出主干问题后,学生进而分析建构、解决问题、反思,形成一个闭环;再由小组观察员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随着分析解决完成,继而又形成一个闭环。一个核心问题由2—3个连续闭环构成,一圈覆盖一圈,迭代升级,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既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又为学生高水平发展提供可能。

  问题链设计强调师生双向对话,创设平等、尊重、合作、对话的氛围,推动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合作基础上形成教学相长共同体。

  传动“测试链”

  教学评价前后呼应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秉承“评价是连续持久变化升级”的过程理念,不断提升评价主体的评价理念和认识,提高评价方案实施的科学性,发挥导向、监督和激励作用,创新“两端三段式过程性”测试链模式,建立了较为全面合理的结构化评价方案。“两端”指前端和后端,课堂设立了前测、后测两个反馈观察点;“三段”指四周一阶段、期中阶段、期末阶段,四周一次的阶段评测加强了与学生的双向深度互动,期中进行总结和展望,期末为非标准化答案笔试。动态多元化的测试链,将课堂首尾、过程全部串联,能够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特征,清晰界定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对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成果等进行全过程合理评价,帮助学生达成目标,使得评价更加科学、客观、真实。

  示范课程发挥“45分钟课堂”主阵地作用,紧紧抓住课堂是动态变化的这一特点,考核评价从“一元评”转向“多元评”,结果运用从“软约束”转向“硬着陆”,呈现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丰富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频次常态化、评价结果客观化“五化”新样态。由此深度调配教学资源、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要素,建立体现双向传递首尾呼应的评价机制,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极大提升了课堂广度、深度和实效。

  临沂大学文学院省级示范课堂回归学科本质,基于整体视角审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发挥“三链”传动的能量,激发课堂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功能,将时代化新问题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思考、解决现实问题,打造出倡导“对话、思考、合作、共赢”的新样态,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体化进阶式成长和发展。

  (本文系山东省2022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指向深度学习的‘四维三链进阶式’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2022320]阶段性成果)

  (马秀兰 于亚楠)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三链传动 探索人文课堂教学新样态 马秀兰 于亚楠2024-12-10 2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