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将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教育报 2024年12月10日 韩晓娟 冯莎 邓啟刚 石青 敬从军

  近年来,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党委部署要求,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档案,创新手段发挥红色档案的价值,奋力推动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利用、宣传阐释工作走在前、作示范。学院积极探索红色档案“编研+”模式,通过“五个协同”大力推动红色档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闪耀着无数革命先烈和革命先辈精神光辉的红色档案“活”起来、“火”起来。

  协同编好书稿,让红色档案“有血有肉”

  学院统筹编研力量,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编撰了《梓潼县党史志》,完成了《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高质量的著作。立足“中国共产党历史”在线课程,编著了《红色故事在四川》讲义,建立了“挖掘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地域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定六讲三融三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一主两类五场’馆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师范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等多项教学成果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协同拍好视频,让红色档案“有声有色”

  精选馆藏红色档案,从多个角度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团队精心录制的“永不褪色的印记——党史一百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绵阳印记”视频课程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四川地区的浴血奋战史、艰苦创业史、改革创新史。“永不褪色的印记——党史一百讲”入选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

  近年来,团队坚持按照“历史概述、场景展示、特写聚焦、故事讲述”的创作思路,派出专业教师和优秀学子走进各个红色场馆摄制党史视频,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全校师生推送,师生通过视频讲解和介绍,更加直观地学习党史知识、感悟红色传统。此举有利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引导师生赓续红色血脉。

  协同讲好故事,让红色档案“可亲可近”

  在绵阳市委宣传部门、绵阳市社科联指导下,联合编纂出版《决战贫困——四川脱贫攻坚书系·市州卷:绵阳脱贫攻坚纪实》,展现绵阳脱贫攻坚壮举,讲好绵阳扶贫故事。开展“党史中的名言”“革命文物中的共和国印记”等“大思政课”品牌活动。在专业课程考核和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即宣讲一个红色故事、阅读一本红色文化典籍、观看一部红色题材影片、寻访一处红色场馆、访谈一名老党员、撰写一篇读(观)后感、聆听一次专题讲座,为学生还原一个个真实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追红色记忆、走红色足迹、悟红色精神。

  协同办好展览,让红色档案“多姿多彩”

  打造高质量展览,是增强红色档案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学院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场馆共同主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等系列红色展览,以区域合作的方式与固定展和巡展相结合的形式,让红色档案走进基层,打造利用红色档案服务主题教育的热门“打卡地”。团队通过将红色展览办在师生身边,真正做到了用红色文化资源赋能时代新人培育,讲好鲜活生动的“大思政课”,使广大干部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协同育好新人,让红色档案“润心润行”

  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国家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省级一流课程“宪法学”“形势与政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近现代风云人物”等;推出一系列青年学生可听、可看、可读、可感的红色档案网络传播产品,用红色档案资源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共同打造了“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主题系列课程”,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内容包括学习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题讲座、模范示例主题党课、“地震中的时代青年”主题团课、少先队主题队课等,通过故事化表达、场景化呈现,展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未来,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积极与档案管理部门、文博单位协同配合,加强多部门联动,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其丰富的育人功能,促进新时代红色档案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宝库,从而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牢固树立理想信念。

  (韩晓娟 冯莎 邓啟刚 石青 敬从军)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8将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韩晓娟 冯莎 邓啟刚 石青 敬从军2024-12-10 2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