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第一中学校

以“生态课堂”打造学校教育新生态

中国教育报 2024年11月25日 徐兴武 黄茜

  重庆市彭水第一中学校秉持“为学生美好人生导航”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于2017年起积极推行“问题导航·生态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生态课堂”建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打造学校教育新生态。

  “生态课堂”,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优化课堂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师生协作、共同成长和健康发展。课堂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课堂环境、课堂环节、课堂内容和课堂行为,学校从这四方面出发,优化课堂生态系统,建设“生态课堂”。

  打造和谐共生的课堂环境

  为构建和谐共生的课堂环境,学校着力加强班级共同体建设,以增进师生交流,和谐师生关系,加强生生合作,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从而加强班级管理和学科管理。每个共同体都有对应的指导教师,每个共同体内部都有学科长,要求科任教师关注共同体成长,利用好学科长团队。加强班级共同体建设和考核,激发共同体内部的合作和共同体之间的良性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学科氛围,最终形成和谐健康的课堂生态环境。

  创设完整统一的课堂环节

  课堂生态系统由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构成,学校主要通过开发“生态学习单”,促进其有机统一。课前导学阶段,通过“生态学习单”,对课标要求、重难点、重要概念、教学内容梳理等进行展示,指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同时,利用“问题收集单”,以“学生个体+小组”的方式,收集学生课前问题。“双单”的使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课中启思阶段,通过“生态学习单”,以问题导航为突破,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将教师讲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辅之以课堂评价,从而构建自主、合作、共生交互的课堂生态。激趣拓知阶段,通过“生态学习单”,补充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课后精练阶段,通过“生态学习单”提高课后训练的精度,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提高试题讲评效率。同时,通过小组编题、单元提纲总结展示等方式,拓宽学生课后的参与路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制定充实精准的课堂内容

  学校层面,主要通过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保障课堂内容的有效性。教研组每月定期组织组内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确保教师明确每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进而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备课组每周一次“1+1+1”的3课时集体备课,对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探讨,整合组内教师的教学资源,统一内容和课件。

  在具体班级教学内容层面,教师通过“生态学习单”和“问题收集单”的反馈情况,分析学情,筛选适合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有层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升。

  实施科学高效的课堂行为

  学校全面关注课堂生态下的每一个行为要素以及行为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课堂行为要素生态链。针对“学生的学”这个行为,通过“双单”的使用,借助生态共同体的构建以及课后参与路径的拓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和思辨性;在“教师的教”方面,从时序上学生先学后教(导),策略上以问题为突破;管理上以生态共同体为载体,设置团队长、学科长,变个体管理为团队管理、被动管理为自主管理;评价方面,由个体评价转变为个体评价加团队评价,由单一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以更好地发挥评价这一课堂行为要素的作用。

  学校定期开展生态课堂的教师培训、团队长培训、学科长培训,举办生态课堂赛课、示范课等活动,加深师生对“问题导航·生态课堂”的认识和思考,同时开展教学口、年级组、教研组的“三线”推门听课,使改革步伐更加扎实稳健。

  绘制特色发展的教育蓝图

  “生态课堂”倡导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学习,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多次在各类科学大赛以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重庆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中获奖。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创造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优异成绩。“生态课堂”推动教师自我变革,促进其教学教研水平的持续提升。教师多次在各级赛课活动中获奖,多篇论文、案例获奖,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有1门课程成功立项为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目前已立项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6门,结项3门。

  十五载光阴荏苒,静水流深;向未来豪情满怀,奋楫扬帆。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叫响“二次创业”口号,以“生态课堂”改革为支点,撬动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教育改革,创造充满活力、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全面发展、蓬勃绽放! (徐兴武 黄茜)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1以“生态课堂”打造学校教育新生态 徐兴武 黄茜2024-11-25 2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