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学校

“无边界学习”课程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中国教育报 2024年11月21日 王小洪 陈琴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学校坐落在打响改革开放“第一炮”的地方——蛇口。学校以“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无边界学习”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发展,以全资源育人的方式、多元的发展平台提升教师素养,构建了一套前瞻、科学、系统的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锻造出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名师梯队建设储备雄厚,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春风化雨,春华秋实。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NOC信息化教育实验学校”等数百项荣誉称号。

  教师发展课程:保障师资队伍良性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遵循教师发展规律,从四个阶段进行教师发展课程体系建设。

  一是杏田试教阶段,教学与德育融合初探。在此期间,新教师初涉教育领域,需要全面熟悉学校的环境、文化以及教育教学的基本流程。学校会安排系统的入职培训,包括教学方法指导、课程标准解读、班级管理入门等内容。同时,为新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开启“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让新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听课、备课、上课等实践活动,逐步积累教学经验,为今后的独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青年成长阶段,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德育深化。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但仍处于成长上升期。这个阶段重点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学校会组织多样化的专业发展活动,如专题讲座、教学研讨工作坊等,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更先进的教学策略,如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在竞争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此外,还会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形成初步的教学风格。

  三是骨干卓越阶段,课程与德育体系建设及引领。教师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力量。此时,重点是进一步拓展教师的教育视野和领导能力。学校会为这些骨干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与其他优秀学校的同行切磋,了解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创新实践。安排骨干教师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项目,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团队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同时,鼓励骨干教师承担教育科研课题,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在区域内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示范作用。

  四是资深引领阶段,教育教学传承与发展指导。资深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他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深厚的教育智慧和独特的教育见解。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发挥他们的引领和传承作用。资深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教育思想讲座、教学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智慧传递给年轻教师。参与学校的教师培养计划制订,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同时,他们还可以作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代表,展示学校的教育底蕴和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品牌的建设和发展。

  此课程体系挖掘教师潜力,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现代化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

  教研活动流程:规范教师专业行为

  在教学活动中,教研组活动是核心,把控教研组的活动行为,是规范和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一是组织集体备课与主题研讨活动。新教师参与集体备课,针对九年一贯制不同年级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研讨,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和方法。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元素,探讨如何在课堂中自然融入,培养学生品德。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确定清晰、一致的教学目标,使备课围绕共同方向开展。分工协作合理:明确教师分工,如资料收集、教案初拟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备课。资源共享充分:包括教育教学素材、教学经验等,形成丰富资源库,提升备课质量。教案优化完善:共同研讨、修改教案,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思路,确保可行性和有效性。主题研讨则围绕教学重难点、教育热点等确定主题,教师提前了解主题相关内容,收集资料、案例,为研讨做好准备。研讨形式多样: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等,激发思维碰撞。成果总结落实:对研讨成果进行梳理,形成指导意见或方案,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例如“班主任成长故事的撰写”培训会,为班主任们开启了一扇自我反思与专业提升的窗口,是课程思政育人实践在教师发展层面的延伸,帮助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叙事中挖掘教育智慧。

  二是加强教学、德育资源库建设。青年教师按九年一贯制不同学科和年级特点,收集、整理、制作教学课件、试题、教学案例等资源。依据课程要求,明确资源库的架构,按学科、年级、教学环节等分类,确保资源有序整合,便于教师查找和使用;资源要经过筛选和审核,保证教学课件、案例等的准确性和高质量;定期补充新资源,以适应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依据德育目标收集素材,涵盖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助力培养学生品德。例如,在课程体系指导下,历史科组致力于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并开展信息化建设。

  三是尝试改革试点与德育创新实践。在部分班级试点教学改革,如项目式学习、分层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探索新的模式。教研组收集数据、分析效果并调整,成功后向其他年级或学科推广,引领学校教学与德育改革方向。针对教学改革试点与德育创新实践,教研组为教师设定提升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德育实践能力的目标,使教师清楚在改革与创新中的成长方向;与教育战略挂钩,确保目标与学校、地区的教育发展战略相契合,为教育质量提升服务;理念与方法更新,教师要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等,并在试点中尝试新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无边界课堂、无为课堂等;试点设计与实施,精心设计试点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流程、评价等。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记录,分析新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全面评价体系,建立对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德育创新实践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学生反馈、德育效果等方面,促进教师持续改进。

  梯度培训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实施“青蓝工程”“骨干工程”“名师工程”梯度培训,教师培训全覆盖,促进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和职业发展,逐渐形成老、中、青三代教师发展良性循环,有力推动各学科快速发展。

  一是以新教师、骨干教师为点。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整体推进的工程,学校在“以教师为本”这一个基本理念支撑下,选择新教师、骨干教师为这一工程的桥头堡,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综合发展、全面提升的平台。

  学校入职一至五年的新教师,普遍有较高的学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学校将新教师的前三年抓紧抓实,培养教师具备良好的素养。重点抓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内涵发展。各层级的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学校引导他们及时总结经验,把教科研结合起来,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发展,向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方向努力,使他们在帮助其他青年教师成长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提高与发展。

  二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线。教书育人、传播真理、探求真理是教师的职责。学校党委将抽象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转化为系统的课程内容,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教师深入理解师德内涵。课程化能为教师发展搭建稳定的学习架构,从入职培训到持续教育,贯穿整个职业生涯,不断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三是以培养名师团队为面。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一支支思想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是蛇口学校的血脉。通过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等指导教育教学相关课程、课题、课堂研究,如数字化时代教师培养策略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师发展课程体系,指导教师在教学与德育实践中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

  为教师参与教育发展研究与实践指导设定清晰目标,包括提升教育研究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教育变革;研究内容与方法,聚焦前沿问题,关注教育领域的前沿热点,如教育信息化、个性化教育等,引导教师深入研究其对教学实践的影响。例如,王小洪名校长工作室、赵枝名师工作室和严海莲文教融合工作室致力于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工作室通过举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如研讨会、讲座和专题培训等,让教师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教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从而更加轻松地应对教育变革中的新挑战,更加高效地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汇聚江海,勇立潮头。蛇口学校将继续强师资、善创新、做实事、向前看,以坚定的步履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砥砺前行。

  (王小洪 陈琴)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8“无边界学习”课程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王小洪 陈琴2024-11-21 2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