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四川曲艺传承发展新路径探索

中国教育报 2024年10月28日 周妤恬 陈昊

  四川曲艺的方言、唱调和各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也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鲜活体现。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发展这些宝贵的艺术形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在推动四川曲艺的教育与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也为地方音乐文化在传播与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

  理论与实践并重:深化校内教育,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省内优秀的音乐文化融入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和专家进校讲学的模式。学院开设了“四川民族民间音乐”“四川曲艺与川剧赏析”等课程,不仅包含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结合了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平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四川曲艺的历史渊源及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为进一步提升此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学院鼓励教师学习曲艺音乐并参与科研项目,持续提升专业水平,确保教学内容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可操作性。如学院定期邀请四川清音、四川竹琴、四川扬琴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到校讲学,不仅让学院教师能够交流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也使学生能够直接从曲艺大师现场表演、授课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同时,学院还特别支持声乐或理论教师进行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师个人的成长、科研成果的积累,也间接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多维度互动:促进校内外交流,拓宽文化传播渠道

  为了使更多人群接触并了解四川曲艺的魅力,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学院与外部的联系,扩大学院影响力。一方面,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内外各类非遗与文化交流活动,如“川蜀弦歌——张瑶胡琴独奏音乐会”、四川扬琴与四川竹琴进校园等,在展现学院风采的同时也促进了四川曲艺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学院利用志愿服务的形式深入基层开展公益演出和服务,如研究生“海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本科生“朝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不仅拉近了民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学生志愿者团队,定期前往社区、学校和乡村进行公益演出,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四川曲艺的独特魅力。此外,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如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分享四川曲艺的精彩片段及演出的幕后故事,有效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关注,得到了广泛支持。

  传统与现代交融:推动跨界融合,激发创作活力

  传承四川曲艺精髓的同时,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是推动其在当代高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学院积极鼓励师生大胆尝试,将传统曲艺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等新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文化深度又能打动观众的作品。四川竹琴作品《竹·情》便是一次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尝试。《竹·情》将四川竹琴的传统唱腔与现代音乐编曲技术巧妙融合,不仅保留了传统韵味,还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现代感,赢得了广泛好评。推动四川曲艺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合作,也是拓展创作空间、激发创新活力的有效路径。学院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项目,邀请不同艺术领域的师生及外部艺术家共同参与创作。四川曲艺与舞蹈、戏剧等形式的结合,不仅提升了舞台表现力,还丰富了表演的层次感与视觉效果。通过将传统表演艺术与现代审美需求相融合,不仅能为观众带来新颖的观赏体验,还能推动四川曲艺在年轻人中重新焕发活力,为其未来发展持续注入创新动力。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举措,在促进四川曲艺的教育普及和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其他地区类似艺术形式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参考。未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四川曲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信四川曲艺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发展前景。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继续在传承和发展四川曲艺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培养出更多热爱并致力于四川曲艺的优秀人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系2023年度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四川杨调竹琴口述史及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BSYB23-27]阶段性成果)

  (周妤恬 陈昊)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7四川曲艺传承发展新路径探索 周妤恬 陈昊2024-10-28 2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