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N”岭南文化STEM课程体系
深圳市宝安区福新小学坐落于珠江口畔,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地段,紧邻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拥有77年办学历史,历经多次更名与迁址,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的优质学校。随着大湾区的发展,作为一所转型中的学校,福新小学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学校秉承“给予每一个生命守望幸福的力量”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生命在这里享受幸福时光”的课程理念,创新构建了“蓄福课程”体系,包括“蓄语、蓄智、蓄创、蓄美、蓄健、蓄品”六大课程板块,每个板块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福新小学注重跨学科教学,以新课程、新教材改革为支撑,争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作为推动课程改革的抓手,因此“两维四基跨学科项目式”探究课程应运而生,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引擎”。其中,基于岭南文化传承的STEM项目式课程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新样态,助推学生素养提升。
“福新”创新:基于岭南文化传承的小学STEM项目式课程的开发。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具有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对岭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福新小学地处岭南地带,一直以来深受岭南文化的滋养。作为岭南的一分子,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福新小学开发了“基于岭南文化传承的小学STEM项目式课程”,让学生在STEM项目式课程中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深切情感。该课程从岭南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角度出发,开发和设计了富含文化情境的活动体验与系统建模的STEM课程,引导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开展STEM项目,进行跨学科学习,实现文化传承与STEM素养提升。
“福新”践行:基于岭南文化传承的小学STEM项目式课程的实践。将岭南文化与STEM项目式课程有机融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福新小学以岭南文化传承为依托,结合岭南文化的历史,带领学生走进一幅幅历史画卷,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深入探寻岭南人的生活方式,通过STEM项目式教学方式,深化文化浸润下的小学STEM课程本土化建设,丰富STEM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工程思维及实践能力,增强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该课程形成了以“文化传承”为主的“文化—STEM—学科”岭南文化STEM项目式课程素养目标体系,打造契合岭南文化传承与STEM教育的“建筑—农耕—工艺”课程内容体系,探索STEM课程建设新样态,构建“1+4+N”岭南文化STEM课程体系。“1”是指“以STEM项目式活动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创新”这一思路,“4”是指4个要素(目标、内容、路径和评价),“N”是指支撑课程体系的、以学校为主体的“S(学校)—F(家庭)—S(社会)”三位一体协同性联盟。
经过该课程的不断实践与项目迭代升级,学校开发了岭南文化背景下“M-E-R-E”小学STEM课程实施模式。该模式涵盖课程实施的四大关键环节“遇见(Meeting)—探秘(Exploring)—重塑(Exploring)—展示(Remodeling)”,形成各具特色的基于岭南文化传承的STEM项目式课程。以上课程建构了“以人为中心”的“包容性+增值性”评价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主体评价,多维度呈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程的开展情况。
“福新”表达:基于岭南文化传承的小学STEM项目式课程成果绽放。在课程开发实施中,福新小学培养了一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开展STEM跨学科课程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在育人观念、教育思维意识、教学方法上实现变革,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持续提升。学生在课程实践中,以项目为主导,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文化传承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
基于岭南文化传承的小学STEM项目式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构建了学校跨学科项目化课程的教育教学新样态,成为学校特色课程名片。在此期间,学校团队凝练立项了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STEM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英语项目式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实践”和深圳市重点资助课题“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STEM案例开发与实践研究”等。“传承·融合·创新:基于岭南文化的小学STEM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成果入选2024年宝安区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教师、学生在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表现突出,屡获嘉奖。学生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学校的课程特色日益凸显。
在开发和实施基于岭南文化传承的STEM项目式课程的过程中,福新小学引导师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坚定文化自信。
(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