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

中国教育报 2024年09月24日

  孙道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闻回放

  “你是中国人吗?”(“是!”)“你爱中国吗?”(“爱!”)“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日前,2024年“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南开大学举行。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向现场师生再次发出“爱国三问”,全场高燃回应。八十九年前,南开大学创办人张伯苓校长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百余年来,一代代南开人用心灵和行动铸就了巍巍南开精神,“爱国、公能、创新、奋斗”。经媒体报道后,“今天的青年学子如何爱国”成为高校热议的焦点。

  主持人语

  拳拳赤子心,悠悠爱国情。爱国,是一种深沉厚重的情感,更是一种庄严神圣的责任。今天的大学生该以何种方式爱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时代之问。爱国是一种责任,应该把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现实需要相结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成就。爱国是一种力量,应该在现实世界和网络空间中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筑牢底线,保持清醒,坚定方向,为国家的安全保驾护航。爱国是一种信念,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应该以平等自信的态度,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青年学生生逢盛世,有智慧、有力量,更要有担当,应该以理性、稳重之姿态,用青春之力披荆斩棘,闯关破障,用拳拳之心书写爱国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将爱国之心从线下延伸至线上

  徐丹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

  互联网的兴起和网络空间的诞生,逐渐消弭了个体之间沟通交流的物理壁垒。然而,基于其间离现实、圈群固化、信息芜杂等特性,网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某些不良信息提供了温床。因此,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如何筑牢信仰底线,将爱国之心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从现实拓展到网络,成为当下大学生群体亟待思考的问题。

  青年学子应当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牢固树立制度自信。近代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强大中国。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群众的集体意志和共同选择。面对信息时代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更应当注重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从投身社会实践中切实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立场坚定地扎根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青年学子应以理性约束情感,学会辨别信息之真伪,不轻信盲从网络。情绪由于其主观性、情境触发性与易变性等特点,极易为人所利用。因此,爱国情更应在理性引导下内化为一种长久的爱国情怀与信念,要反对极端偏激的行为。

  青年学子还应把爱国之心化为学习动力,积极拥抱前沿科技,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以切实行动诠释当下青年的爱国情怀和赤子之心,共同构建安全可控、风清气朗的网络生态。同时,我们也应时刻保持警惕,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筑牢网络安全底线,通过个体的自觉行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集体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将拳拳爱国之心通过理智的方式从线下延伸至线上,从现实世界拓展到网络空间,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与形象,为共筑国家荣耀之基贡献青春力量。

  “为国择业”是青年爱国的炽热表达

  宋欣欣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香港大学访问学者

  青年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理想,既折射历史,也指向当下,更关乎国家民族强盛。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无数爱国青年前赴后继从历史深处走来,对何以践行强国之志作出了认真探索,达成了职业理想与爱国表达的双重实现,对于新时代青年有重要的启示价值。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钱伟长改文为理,科学救国,发出“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理想格言。

  世界在剧变,新时代青年何以爱国?“为国择业”、实干兴邦,应是当下青年爱国觉醒的炽热表达。只有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引擎,与国家同驱并轨才是爱国的题中之义,也能成就终身幸福之路。尽管每位青年的天资禀赋、职业志趣具有个体差异,不能强硬要求所有青年的爱国认知和择业观念相统一,但只有将职业发展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付诸“小处有为”,务实表达爱国情感,而非流于表面、空谈爱国,才是奏响爱国强音的有力方式。

  青年“为国择业”,应避免好高骛远,以知行合一探寻职业路径,将职业理想落地于国家基层建设。用双脚丈量祖国山河大地,抒发爱国锐气,勇于选择国家重点领域岗位攻坚克难,有做时代开拓者的底气,敢为人先涉入深水区、无人区,扎根基层,到位置偏远、经济落后地区打磨职业硬本领。

  青年“为国择业”,应紧跟国家发展步伐。青年学子在择业过程中,不应脱节于国家发展图谱,而应即时关注航天、核能、化工、“卡脖子”技术等国家重点领域,或将乡村振兴、文化强国、科技强国等重要战略的实施动向了然于胸,敏锐地捕捉国家高速发展的现实需求,适当调整自身职业规划和执行路径。职业发展选择与国家需求的匹配度越高,既彰显了拳拳爱国情,也证明了自身的未来胜任力。

  青年“为国择业”,应少些功利主义,多些奉献精神。我们应意识到,个人“钱途”可以被量化,但国家前途的意义却难以估量。多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实际行动,多想一点“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能为国家贡献什么”。秉承最问心无愧的职业态度,在服务国家发展需要的职业路途中乘风破浪,方能成就更高层次的自我幸福,使得人生的路越走越宽阔。

  做讲好中国故事的“说书人”

  周羽柔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登上条件艰苦的井冈山,远赴陕北的宝塔山,只为了心中的那抹红色呐喊。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

  时间已经来到了21世纪20年代,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们必须思考如何更好地向世界打好招呼。相较于国家层面的外交活动,青年们更擅长于细微处动人。一句“你好”,一声“hello”,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被悄然传递,从而构建起一座座理解与尊重的桥梁。不仅是国内的高校学子,中国留学生更是在海外毕业典礼上一次次展现属于他们的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当代青年们应“做自己”。人们常常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青年人应该是没有形状的,来自各行各业的他和她,都可以作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说书人。

  讲好中国故事,当代青年们应“做出彩”。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登场,如何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形成文化传播向心力,成为中国青年们的新课题。在他们提交的课题阶段报告中,中国青年们依托新兴技术,不断托举传统文化,带领外国友人于TikTok中邂逅中国文化,《黑神话:悟空》中我们共赴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旅。新兴技术为传统文化添色的同时,我们还须慎重把握两者之间的晕染,避免单纯炫技而无文化内核。除此之外,如何在守住文化底色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兼容性,中国青年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寻。

  现在做,做自己,做出彩。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期待中国青年们以实际行动为矢,射中这一问题的靶心,提出更多有效解。

中国教育报评论·时评 02青年说 2024-09-24 2 2024年09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