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数智化时代全能型税收人才培养探索

中国教育报 2024年09月11日 郭月梅 柯朱骦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核心是育好一流人才。培养全球胜任力税收人才是高校税收学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更是新发展阶段推进我国税收现代化和税收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自建院以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导向,注重顶层设计,对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实训课进行整体再造,打造税收学专业一流课程群。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培养爱党爱国、数智兼备、自主创新、融会贯通、具有全球视野和科学素养、个性发展的一流税收人才。

  坚持思政引领

  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引领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证。学院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教育不仅是税收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所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家国情怀深植于学生心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院充分利用税收学科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优势,课程思政像一根红线贯穿一流课程群的始终。一是在课程设计中深度融入思政教育。例如,“国际税收”课程引导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树立大国财政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税收征管法”课程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诚信精神。二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融入思政教育。以“纳税检查”为例,将“查账”作为信息化仿真项目,对业务、合同、发票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学生以所学的税收知识服务社会,履行“为国理财”的使命,展现税收教育的大情怀与大担当。

  创新教学手段

  打造现代化智慧教学体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教育行业带来新的机遇,现代化智慧教学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院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借助“互联网+教育”技术,拥抱智慧教学。一是利用“学习强国”“雨课堂”“智慧树”等平台,创新课堂管理工作,打造线上线下互通互联的智慧“云课堂”。二是发挥手机等移动终端作用,创新课堂管理模式,强调过程管理。三是出版新型“云教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测试、互动,推动跨校区、跨专业的在线课程共享,打破地域和学科界限,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合作机会。四是采取网络化税收教学模式,提供“全电”发票虚拟仿真应用。建立虚拟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在线模拟真实税收环境中的操作和决策,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职业能力。

  优化教学模式

  坚持“四性”教育理念

  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浪潮中,学院之前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探索精神,只有通过优化教学模式,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学院结合新时代学生特点,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将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学”为中心,采取“线上先学、教师后教、案例分析、小组研讨、教学互动、启发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坚持“四性”教育理念。一是拓展性,即个性化深度学习模式,如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税收支持共同富裕等知识。二是开放性,即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学习转变,如小组讨论消费税扩围。三是探究性,即学生自主寻找热点问题进行学习,如数字税收、网络直播、BEPS行动计划等。四是趣味性,即以生活中有趣的税收问题引导学生,如年终奖的个税筹划等。

  改革课程体系

  培养融会贯通的全能型税收人才

  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技术进步、产业格局的变化,单一学科的知识结构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税收人才的综合要求。学院坚持新文科教学理念,发挥学校经、管、法学科深度融通的优势,强化税收学与法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学科间、课程间的交叉融合。以学科间的思维融合、专业融合、课程融合有效培养融会贯通的全能型税收人才。例如,“税务会计”教学团队由会计、税收、法学师资构成,教学聚焦税收、会计、法律等研究领域,培养同时具备法治精神、税务能力、管理技能的全球胜任力税收人才。

  (郭月梅 柯朱骦)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8数智化时代全能型税收人才培养探索 郭月梅 柯朱骦2024-09-11 2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