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四川省威远县特殊教育学校
用融合理念探索特殊职业教育新模式
沈泽花 漆英 李鸿 叶培林 林建
学生参加康复按摩课学习

    威远县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校”)曾经存在职教师资力量薄弱、办学经费不足、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滞后、部分残儿难以就业、多数残儿就业质量不高等诸多难题,但如今的特校获得了“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残疾人之家”等荣誉称号,并且连年被评为县素质教育评估一等奖。学校多年的实践以《用爱为残疾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为题拍摄成专题片,在全国范围传播。“你们的职业教育走在了内江地区前列,希望你们创建的职教模式能向全市、全省推广,有力推动残疾学生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特校还获得了上级部门领导的肯定。

    2017年,是特校“觉醒”的一年。这一年,学校决定以课题研究撬动教学模式发展。就这样,在带领全校课题组和相关人员系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特殊职业教育政策文件,研究《让职业技术教育为参加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欠发达地区中职校企合作困境与对策》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之后,特校一方面大力支持职业教师岗位练兵、脱产学习,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特殊职业教育的经验;另一方面开展特殊职业教育现状调研,对威远及周边县区特教校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经费投入、县域内残疾人就业环境、毕业生就业安置等方面的状况作了分析,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现实依据。一系列筹备后,特校便开启了“‘融合理念’下欠发达地区特教校职业教育模式研究”的深研之路。所谓融合理念,就是整合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所能掌控的一切有效资源,将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实现交融,达到职特融通、“五育融合”状态。

    以“职”为圆心

    构建融合型课程

    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所提出的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目标,特殊教育学校要努力建设成技能型学校,实现技能强校,引领特殊学生“以技促知”,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技能,离校时拥有技能,工作中提升技能。特校将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课程进行融合,按照“体、心、礼、智、特、职、艺”7个类别进行重组,以“职”为圆心,“体、心、礼、智、特、艺”为支点,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纵向上,特校融合型课程将职业技能与就业技能进行有机衔接,包括基础型、技能型、特长型三类课程。其中,基础型下设通用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岗位体验课程、人与社会课程,涉及语文、数学、地理、按摩、缝纫、交流、沟通等教育领域。技能型下设综合康复课程、专业方法与技术课程,涉及言语、感统、定向、按摩、缝纫、园艺等教育领域。特长型下设艺体兴趣课程、专业潜能开发课程、升学辅导课程,涉及声乐、绘画、朗诵、衣物精补、盆景培植等教育领域。此外,融合型课程还围绕职教“4专业”做加法:第一,对所开设的4个职教重点专业特殊需求进行课程融合探索。“康复按摩”对古文要求较高,学校就在盲班初中阶段加大古文知识比例,加入“医古文”名词解释等内容,对应职教的需要。第二,培智班“园艺种植”主要涉及农业专业知识,培智学生学习能力相对偏弱,学校根据专业实际需要和学生特点,利用语文课程,反复教授学生学习农作物识别、树木花卉认识等生活基础常识,呼应中职教育。第三,聋哑班“美发与形象设计”,长期需与人打交道。学校结合社会与常识课程,增强聋哑生善于表达、敢于表达的自信,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第四,聋哑班“服装设计与工艺”,需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学校利用数学课程,强化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学习,满足职教课程的需要。就这样,特校融合型课程形成了纵向的技能发展链,环环相扣,助力特殊学生技能发展。

    横向上,特校树立了“评估即教学”“引入三方工商户和企业进行测评”的方式,让特殊学生在进行具体职业技能训练时学会泛化技能,掌握应对市场就业的核心技能。以“订单式”培训模式为例,学校会侧重培养市场和企业需求的人才。而这样的订单式培训,与常规的“校”“企”定向培养有所不同。比如,学校曾经开设了一次关于是否可以设置羊绒衫破损以旧改新教学的市场调查,调查结果呼声较高,因此学校便在之后加入了相关教学内容,利用重阳节常态开展“孝老敬亲 巧手缝衣”活动,义务为学校附近的老人改服装、补毛衣。

    作为特校融合型课程的传授者——特校教师队伍,从2017年特校教师学历严重不达标,到如今学校教师30多人次被评为市县各类先进,5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他们背后的付出,难以用一两句话概括。“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特校一名老师说。在没有任何办学优势的情境下,特校以“双师型”教师的严标准要求每名教师。“双师型”教师,即实现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要同时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能力,广泛运用项目导学、生产性教学、任务驱动等新型教学方法,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各个环节。“点亮‘心灯’ 成就梦想——特校助力精准脱贫对策研究”结题并荣获内江市二等奖、《抓好特教学校职业教育 提升特殊学生就业能力》在教育社科综合类刊物《文渊》上发表。与之相应的,是特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此外,在特校的教学改革中,学校植入了“双教师”互为补充、主辅联动的高配置。每个专业配置一名校内教师,与外聘教师联合教学。在理论学习的时候,以学校教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在实际操作中,以外聘教师为主,学校教师为辅。

    打造命运共同体

    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落实好产教融合,特校并没有参照模板。并不停留于选送学生到企业开展认知实习、安排毕业实习、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开设讲座等单一模式,实现企业的“产”与学校的“教”深度融合,这是特校的产教融合精神。打造“产教命运共同体”,在特校看来,让企业资源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使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企业的长远发展,这样“产”与“教”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因此,学校着力找到“产”“教”的契合点,探究“产”“教”结合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思路,由此建成一套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方案,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特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之路。

    考虑到学校现有软硬设施条件的缺失,特校通过实施“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和“契约合作+要素整合”模式,与威远县陆军花木园艺场、威远县晋田美容美发中心、威远县红艺服装厂、小张盲人按摩诊所、威远县玉莉饭店、老王废品收购站等10多家门店、工厂、宾馆签订合作协议,将校企人力资源、设备设施等要素有机整合,积极降成本、增效益、促教学。比如,“康复按摩”设置从“保健按摩”技术学习转型为“康复按摩”技能培养的目标后,邀请医院骨伤科专家不定期指导,学生定期前往小张盲人按摩诊所实训,促进该专业学生按摩治疗伤筋病症的理论学习和手法操作,教学方向转型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效。又如,“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与威远县晋田美容美发中心签订教学、实训协议后,该店老板刘晋阗从2017年9月至今,坚持每周二至周五下午来校完成该专业实际操作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大多已掌握洗、剪、烫、吹、染美发技术步骤。2019年春季学期,学生前往威远县晋田美容美发中心店内完成实训,进一步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大部分能独立完成洗头、理发、盘发、染发等工作。每年春秋季校服生产旺季时,工厂将一部分半成品生产交由学校完成。让学生既有了一定的收入,又能在企业高质量要求下让技能得到快速提升。此外,特校为保持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保证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不脱节,时常通过上门寻求合作和请企业来校参加校企联谊会等,和企业广泛接触,寻求支持,商讨校企合作模式,探讨吸纳残疾学生就业、订单式培训、职教师傅上门指导、合作开办实训基地等问题。产教融合,在特校的融合教育和合作中,不只有企业。根据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在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特校及时申办了残疾人中职学校办学点,并与乐山师院签订了“3+2”大专班联办协议,成为首批能向全省招生的县级特教校。

    特殊教育的蓬勃发展,残疾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党政部门的重视、社会的支持。“融合理念”下欠发达地区特教校职业教育模式,是特校立足实际开拓创新的结果,更是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接下来,特校将持续深度探索残疾学生职业教育改革新模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特教力量!

    (沈泽花 漆英 李鸿 叶培林 林建)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