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视窗
2022年02月21日 星期一
修师德 强师能 精师艺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培养探索
陈慕杰 何红雨 石群山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始终坚持为广西和桂林市农村教育发展服务。围绕广西农村小学教育的新特点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协同开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卓越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修师德、强师能、精师艺”上下功夫,形成了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人才培养特色。

    注重师德养成,培植教育情怀,解决全科师范生“下不去、留不住”的职业认同问题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师德养成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多措并举推进“三全育人”。遵循“师德为先”的原则,搭建了5个“修师德、铸师魂”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契合小学全科师范生成长、匹配师德养成的主题活动:一是桂林红色文化教育。通过现场教学,以湘江战役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小学全科师范生扎根在浸满红军烈士鲜血的桂北乡村。二是建设师德教育陈列馆。通过呈现中国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名言或生活事迹及师德模范教师的故事,引导小学全科师范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三是共建师德教育团队。与桂林市教育部门共同组建优秀的师德教育团队,强化小学全科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生活和人生发展。四是开展“师德讲坛”教育活动。通过系列讲座、党团活动、主题班会等,不断推动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培育小学全科师范生的社会责任。五是优秀毕业生案例展示。以优秀全科师范生乡村教育生活为题材,形成鲜活的全科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典型案例资源;邀请他们回校进行现身说法的讲座,发挥朋辈榜样引领带动作用。

    立足岗位能力,开展协同育人,解决全科师范生“教不好”的专业成长问题

    一是共研培养方案,共定师能标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桂林农村基础教育对小学全科教师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坚持以服务农村基层为导向,共同构建以师能培养为本位的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一三五”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全程,三维模式,五能模块”。共同构建了适应小学课程改革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技能训练策略和评价体系,研讨制定了人才培养标准以及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各学科教学能力标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培养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措施,把教学技能训练融入教学全过程。

    二是实施“五个对接”,助力学生专业成长。把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岗位能力分析结果应用于课程体系建设,实施“五个对接”。以全面发展的培养规格,对接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多科型”“包班型”的岗位需求;以“五能模块”课程体系,对接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岗位能力标准;以“全程多维”教育实践,对接真实农村小学教育职场;以“教师资格证考试”达标,对接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从业资质;以“师德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理念,对接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职业成长需求。

    三是共建教学团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共建“伙伴式”的教学团队,共同设计和实施小学全科师范生实践方案,共同重构实践课程体系,共同参与小学全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指导、测试与考核,走进高校课堂为小学全科师范生进行课程教学活动及专题讲座。以强化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教学技能为抓手,实施“三平台、四阶段、六环节”的实践教学改革。

    四是共享教学资源,打造专业发展共同体。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各自角色,针对小学全科师范生培养、在职教师培训、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经常性共同研讨合作发展战略,将高等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小学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小学全科师范生扎实的专业能力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弘扬艺术兴学,实施师艺培养,解决农村小学艺术师资紧缺问题

    在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将师德养成教育、教学技能提升与艺术素养浸润有机融合,构建了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公共艺术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施师艺素养浸润的“三合一”立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师艺素养浸润创新,小学全科师范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使该专业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广西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教育的亮丽品牌。

    近几年,学校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在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广西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广西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以及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赛事活动中屡获佳绩。学校已有7届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毕业,99%的毕业生都能够到较偏远的村小或教学点任教,承担繁重的全科教学任务,60.2%的毕业生成为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多人获县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年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陈慕杰 何红雨 石群山)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