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改风采
2021年10月01日 星期五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大成教育”创新高中人才培养特色
周建中 荆慧 刘静文

    千年学宫,百年丹中。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所在的丹阳市有24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人杰地灵的文化之城。从宋庆历四年(1044年)创办的县学开始,到今天的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学校,丹阳高级中学一直是丹阳教育的亮丽名片。

    赓续千年文脉,担当育人使命。学校秉承“大成教育”的理念,以“正谊明道,成德达材”为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不断探索高中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培养了一大批肩负使命、勇于担当的国之栋梁。

    文化育人:“大成教育”理念领航创新人才培养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丹阳高级中学传承千年办学历史,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赋予“大成”以教育的意义,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大成”一词出现于《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后来,孟子用“大成”来赞誉孔子,说孔子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大成”后来常被用来形容精通某方面技能或知识渊博的人。

    学校将“大成教育”作为办学理念,既是对千年办学历史的传承,也是对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理念的实践,更是对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与感悟。

    “人皆能大成”是学校“大成教育”的追求。“大成”即“大德致成、大智精成、大气有成”。“大德”之人是德行高尚的人,“大智”之人是有知识、有能力、有智慧、有策略的人,“大气”之人是人格魅力大、进取精神强、综合素质高的人。

    学校的“大成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选择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实践、有时间锻炼身体、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

    个性培养:课程群建设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把“生本·多元·融合”作为课程建设思路,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精心开发特色课程,形成了横向组合的“统整式”学科课程群和纵向衔接的“阶梯式”学科课程群。

    横向组合的“统整式”学科课程群面向全体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实现双重发展,体现育人的全面化和立体化。学校采用“1+X”课程设计实现横向组合的“统整式”学科课程群建设。“1”是按国家规定的教材和课时须完成的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X”是从国家规定的课程教材中派生出的选修课程,“+”是开发和增加新的校本特色课程。三类课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纵向衔接的“阶梯式”学科课程适用于在某学科领域有专长的学生,包括竞赛类课程、先修类课程、自主招生类课程,以及与大学共建的研究型课程、学术性课程和科研方法类课程,综合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高校输送创新人才。

    同时,学校积极聘请有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加强与国际的融通、交流,与世界各国优质高中、优秀高校建立友好关系,组织国际交流活动,促进浸润式的教育交流,从而拓宽国际视野。

    学习样态:方式变革推动核心素养提升

    在核心素养方面,面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学校不断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形成丰富的学习样态,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能力。

    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项目化学习的科学建构与有效实施”为突破,积极推进项目化学习,将项目化学习与基础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实现深度学习。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是问题的解决者、决策者、调查者、记录者;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勇于怀疑的科学精神和不懈追求的品质得到提高。

    实施省级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开放环境下高中生自主学习规程的建构与实践”,立足开放环境,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入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思考,完成探究性任务,提高创新能力。在学习内容上,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学生可以自主选学其他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打破传统学习场景的单一性,学生按学习能力和志趣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无边界学习;突破课时界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接入文档、数据和视频等各种信息,实现泛在学习;将学科知识点、能力点划分成由低到高的不同等级,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与节奏,不断过关、达标、升级,实现自调节的学习。

    同时,学校建设了由3D打印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等组成的科创中心,与学科实验室一起开展体验式进阶实验的探索,形成基础性、选修性、拓展性和创新性的4级实验进阶体系。通过体验式进阶实验,学生在观察、思考、调查、操作、质疑、探究的实践中学习,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强化了提升验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队伍建设:进阶培养促进教师团队成长

    学校不断营造风清气正、潜心育人的氛围,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大支撑。

    深化以“县管校聘”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通过适岗竞聘,选聘优秀教师组建创新人才培养团队,以积分制提高教师团队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

    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四大工程,即培养青年教师的“来秀青教筑基工程”、培养骨干教师的“文昌能手养成工程”、培养名优教师的“大成标兵锻造工程”、培养卓越教师的“成达名师引领工程”,构建教师进阶培养体系。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利用名师工作室等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研讨、展示的平台。与高校结成教师继续教育共同体,组织创新实验、奥赛辅导、自主招生辅导、科技创新等项目的教师培训,提升专项工作的指导水平,为创新人才的全面、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

    在对创新人才的发展指导实践中,学校采用发展指导教师与学业成长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以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平台,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活和心理指导,构建了全方位关注、全程服务的心理辅导体系和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兴趣和人格特征,深入了解社会需要,明确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内涵发展:项目建设彰显创新人才培养特色

    30年来,学校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全校的重点工作和特色项目,专注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以项目建设推动特色创建,逐步形成了有丹阳高级中学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1998年,学校以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课题“‘自主·合作·创新’教育模式研究”为抓手,系统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1年,学校被确认为江苏省14所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之一,项目化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以省级规划课题“拔尖创新人才早期(高中阶段)培养的策略与行动研究”为引领,开展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及案例研究。

    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形成了初中、高中与高校一体融通的培养体系:与初中、小学合作,组织科技营、夏令营,对具有创新潜质以及特长明显的学生早发现、早培养;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研究机构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8年,学校成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试点学校,建立了目标多元、方式多样、关注过程、重视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发展性评价、水平性评价、选拔性评价3个方面制定量表,从兴趣培养、潜能开发、创新素质提升等方面考查学生创新品质的养成情况,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袋”,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评选“美德之星、拼搏之星、服务之星、文学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科技之星”,并形成星级、徽章、奖杯系列进阶荣誉,将所获荣誉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学校每年组织隆重的“校园之星”颁奖晚会,让学生感受到成长和鼓舞。

    同时,学校着力推进省级内涵项目建设,强化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目前,学校建有两个省级课程基地、一个学科发展创新中心,承担了两个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并以6个省级课题的研究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千百年来,笔架山、来秀桥、砚池水见证了学校发展。变迁的是岁月,传承的是精神,不变的是一代代丹阳高级中学教育者的教育初心。

    学校将坚守“大成教育”理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培养兼具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创新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周建中 荆慧 刘静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10/01/04/ZGJYB2021100104_b.jpg 04 中国教育报 5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