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4日 星期五
回味
是什么让师生融为一体
李镇西

    我曾经说过,即使是教育中最理性的学科教学,也绝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教育活动。尽管学科教学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技能,但这无法抹杀教学过程中应有的人格引领、心灵感染、智慧启迪等人文色彩。教育承载着“价值”,凝聚着“精神”,体现着“人性”……岂能只是冷冰冰的知识?

    华应龙老师这堂数学课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引导得法,启发有方,更因为他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充满温度,他让数学课充满了人文气息。

    就师生双方的关系而言,教育呈现出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这就是教育者情感投入的“主观性”。一位科学家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自己和实验对象保持距离,以严肃理性的态度对待实验对象,从事科学实验。但教育则不然,教育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育者必须带着思想也带着感情尽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换句话说,只有当师生彼此相融、彼此能够听到对方的心跳、能够感受到对方的脉搏时,教育才能真正发生。

    华应龙老师从上课的第一秒钟起,就把自己的心融入了学生的心。因为在他的教育观念里,更多的关注不是因果、不是规律、不是物性,而是价值、是精神、是人性。

    华应龙老师这堂数学课再次证明,真正的教学过程,从来就不是师生之间单向的“我讲你听”“我说你练”的工程式的“机械操作”,无论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双方都不是冷冰冰的“程序载体”,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准确地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须,或者说已经融为一个整体。

    我再次想起20年前华应龙给我来信中的话:“尊重、沟通、欣赏、宽容,我与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

    这堂课就是这句话最真实的写照。

    若干年后,这堂课的孩子们也许会忘记了那道题目中“师父”多少岁、“徒弟”多少岁,可他们会记住如何“投石问路”、如何“憋住不说”、如何“错着错着就对了”。杨一博还会记住同学们为自己举起的手臂,记住大家为自己喝彩的掌声,记住老师温情的鼓励,记住校长摸自己脑袋那温暖的手掌……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