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勇做高中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排头兵
——上海市七宝中学创新教育实录
朱越 鞠瑞利 杨睿
科创
狂欢节
古生物馆
大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

    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造就人才成长的沃土,是催生人才辈出的动力,也是调动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本。要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首先要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学校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环节。那么,学校究竟该如何在夯基之时就点燃莘莘学子创新的火苗?又该如何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保驾护航呢?上海市七宝中学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果让我们眼前一亮。

    上海市七宝中学创建于1947年,地处上海西南千年古镇——七宝镇,可谓人杰地灵。多年来,学校秉承“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以“平民本色,精英气质”为育人目标,办学质量日益提升,办学规模日渐壮大。学校是上海市11所高标准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并于2000年起承办新疆内高班。学校现有学生1900余人,220多位教师,其中正高级教师6人,特级教师10人,高级教师超过100人,上海市第一、二、三、四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后备名师17人。2005年,七宝中学被命名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同年成立七宝中学教育集团,现有核心学校16所,学生逾万人。

    坚定办学理念不动摇 培养全面发展之人

    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人认为是教育体制上的障碍。但是,学校之所以称为学校,关键在于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当学校的文化和精神以其深厚的文化传统积淀和明晰的人文理念,逐渐衍生为学生深层次的群体意识,甚至内化为每一个个体的人格气质和行为习惯时,这所学校的运行机制都无须完全依赖制度管理和条令约束,而会以一种自动的集体意识和向心力发挥作用。因此,造成创新型人才培养困境的根源在于文化,而文化之核又落脚于办学理念。

    1996年,时任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提出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主张现代教育首先是塑造全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育人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重视“人之所以为人”的教育。学校把“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较高文化品位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育人目标。随着2006年国家提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发展战略,学校对原有的育人目标进行修订,在2007制定的《七宝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正式提出“平民本色,精英气质”这一育人目标,并且用“爱生活、会实践、有爱心、能自强”和“爱读书、会思考、有才情、敢担当”分别来概括“平民本色”与“精英气质”的内涵。学校期望学生学成之后,能拥有一份大地情怀,从内而外始终保持一种平民本色;同时,又能成为祖国的栋梁,能够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平民本色,精英气质”这一育人目标的提出,不仅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延伸,也是对学校培养目标的概括表述,更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

    自从2005年被上海市评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来,学校立足上海教育创新改革的发展趋势,主动参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中央教科所)主持的“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实验研究项目”,并成为首批100所项目实验校。学校在坚持特色办学和创建办学特色的过程中,先后制定了四个阶段的学校发展规划(2005年三年发展规划,2008年七宝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年七宝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16年七宝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学校规划的引领下,借助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感恩教育与情感体验德育的实践模式研究”“‘大文、大理’双系列创新素养培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高中生生涯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研究型高中创建的实践研究”等一系列国家级别、市级、区级课题研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办学理念落实于学校办学的各个层面,不断推进学校整体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校在人文德育实践、课程体系开发与构建、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感恩文化建设、人文管理、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集团化办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初步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人文与科技相结合,身心智协调发展”的育人模式。这一育人模式成为七宝中学“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办学特色的核心。

    创建研究型高中 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果中学的学习,只限于高考科目的学习,就比较糟糕。”谈起有些中学的应试教育,七宝中学朱越校长认为,“中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如果在中学时就能点燃莘莘学子的创新火苗,让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大学之后会事半功倍,快速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因此,七宝中学在坚持特色办学和追求办学特色的过程中,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和教育变革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与培养方式的深刻认识与把握、对未来高中多元特色办学发展趋势的清晰判断、对学校的发展历史及学校今后特色内涵发展方向的理性思考基础上,2015年新年伊始,七宝中学正式提出了创建“研究型高中”的办学目标,希望通过5—8年的努力,使学校成为一所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浓厚研究氛围、鲜明创新特色,引领国内高中发展,达到国际水准的一流研究型高中。学校继续丰富“平民本色,精英气质”育人目标的内涵,把培养“具有浓厚人文情怀和强烈社会使命感的,有较高研究素养,能够用科学方法论探索世界、创造生活的未来卓越人才”作为学校“十三五”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育人目标。

    2017年,学校申请了市级研究项目“研究型高中创建的实践研究”并得以批准立项。“十三五”期间,学校以本研究项目为载体,认真贯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及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海市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等文件精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校本化诠释,继续深化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人文·研究·创新”的教育生态场,积极开展研究型高中创建的实践探索。

    创建研究型高中这一新的学校办学目标,不仅成为学校创新高中教育办学类型、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需要,也成为七宝中学实现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需要,更是丰富和创新学校办学特色内涵的重要引领和支撑。

    更新创新教育理念 打造“大文、大理”特色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高中创新素养培育难以兼顾全体,多集中在科技领域而忽视人文艺术以及传统的分科课程设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等问题,七宝中学创造性地提出了“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质,创新素养培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且在工作中提出了“金字塔”形培养模式,强调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应该依据人才培养的规律,设置不同的发展层级逐层推进,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从以通识教育为主的知识积淀期过渡到以知识的加深加宽为主的拓展期,最后进入到创新色彩明显的研究期。

    创新素养培育“金字塔”模式的实施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学校在内审自身、外听专家同行建议的基础上,构建起“大文、大理”特色课程,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遵循“普及、提高、深化”课程开发原则,在关注学生“学习认知、实践体验、研究创新”的基础上,开发构建了融合“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型,贯穿于高中三个年级的,与“金字塔”模式相匹配的“大文、大理”特色课程。

    “大文”特色课程系列由“学子人文书院”设计和开发,包含“走进我们的人文书院、文化之旅、传承与创新”三个层级,分别贯穿高中三个年级且层级逐次递进。比如在高一上学期开展“走进我们的人文书院”的通识课程,主要包括“孔子与中国传统思想”“大师之路”等五个模块课程,覆盖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校园文化等内容,帮助学生积淀创新素养、奠定人文基础。在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开展“文化之旅”平台分类课程,设立了“经典阅读平台、演讲辩论平台、阅读写作平台、领导力培养平台、艺术赏析平台”五大平台课程,每一平台课程又包含“深度拓展课程”“特设活动课程”和“课题研究课程”,帮助学生拓展创新素养、挖掘人文潜能。在高二下学期以及针对部分高三生开展“传承与创新”研究与实验课程,开设贴近社会生活的各类课题研究辅导课程,帮助学生体验研究、体验创新。

    “大理”特色课程系列由“学生科学研究院”设计和开发,主要包含“走进自己的实验室、兴趣伴我成长、智慧引领创造”三个层级,分别贯穿高中三个年级并且层级逐次递进。在高一上学期开展“走进自己的实验室”科技通识课程,该课程由14个专题模块组成,涉及光学、电磁学、力热学、生命科学、材料化学等多学科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历程,熟悉学校科技资源,激发其科学兴趣。在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开展“兴趣伴我成长”平台拓展课程,主要是经典实验和跨学科实验教学、专家科技讲座、研究机构访问等,包含数理、生化、地空、综合创新、自主等平台课程,每一平台课程又包含“深度拓展课程”“特设活动课程”和“课题研究课程”。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发现和识别可深入培养的目标学生,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拔尖创新型人才进行深度培养。在高二下学期以及针对部分高三生开展“智慧引领创造”研究与实践课程,学生可在导师团指导下以研究小组的形式进行深度研究课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特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文”和“大理”两大特色课程的实施,本质上体现了七宝中学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学生的培养思路,那就是按照“通识性培养—发现识别—个性化培养”的顺序,遵循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边评边养、评育一体、强化基础、研学一体、尊重差异、家校一体的整体培养思路。在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下,七宝中学学生的创新素养在润物细无声中拔节提升。

    创新制度与保障机制 助力创新素养培育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用时长久、牵涉复杂的研究项目,为此七宝中学专门做了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及保障机制建设。

    一是组建校内外创新素养培育教师指导团队。学校通过专题研修、专家带教、项目推进等方式培训校内教师,致力于打造一支“一专多能”,拥有高专业素养、强研究能力同时甘于奉献的校内导师团队。近年来,学校通过引入和培养部分有较强学科研究能力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来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聘请复旦、交大等高校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和通过组建中学科普、创新“博士志愿团”等方式优化创新素养培育师资,打造出了一支专家型、学者型的指导教师团队。

    二是丰富和拓展校内外创新素养培育设施资源。七宝中学在常规实验室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创新实验室建设,先后建成了物理科技探索馆、化学检测实验室、微纳米实验室等19个创新实验室,筹建了包括大师厅、杰出校友厅、四库书屋等在内的“学子人文书院”,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高端的实验场馆和高雅的人文环境。各实验室和场馆的功能定位清晰且特色突出,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和课题研究方向进行自主选择。除此以外,在校内时间、空间仍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性化研究需求的情况下,学校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挂牌校外实践基地的方式为学生在假期的研究活动提供支撑,现已与中科院生化所、测绘院、农科院、星创客空间、航天805所等机构实现了合作共建,作为学校创新教育重要的校外资源和实践基地。

    三是构建创新素养培育资源开发与建设的独特机制。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需要学校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需要学校提供多选择的特色课程、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多类型的研究课题、富有亲和力的指导团队、能满足个性创新需求的硬件设施,以及鼓励质疑、批判的宽松自由的氛围等,而这些都有赖于创新素养培育工作管理机制的创新。学校创设“两院五中心”(学生科学研究院、学子人文书院和科技教育中心、体育教育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创新素养培育的校内资源管理平台,通过与中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实施“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院士支撑计划”、与同济大学开展“苗圃计划”等项目,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资源深度共享的常态机制,保障了创新素养培育对各项资源的需求。

    四是深化创新素养培育的校园研究文化建设。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扩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参与面,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创新研究文化,学校制度化、系列化和特色化地举办了各类校内外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且已经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影响力已扩展到区、市乃至全国。如每年举办的“七中杯”科技探索者评选暨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七宝中学“科技精英夏令营”“体验创造之乐、感悟成长之美”科技冬令营等。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如中国科协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共同主办的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此外,学校还与微软公司合作组织开展“科技精英女生夏令营”等活动。多元的平台和系列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开放、多元、互动协作、自主创新的研究环境,为学生充分提高和展示创新实践能力搭建了舞台,也为学校研究创新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学校做到了全部学生有课题研究项目,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高校导师共同担负培养的责任,让基础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无缝对接,整合多方面资源,参与相应科研项目,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梦想实现和创新愿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实施,还丰富了学校“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办学特色的内涵,提升了学校创新素养培育工作的整体水平。近年来,学校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屡创佳绩,获得一等奖总数已经连续7年在全市名列首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上海市科普创新贡献奖等荣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朱越校长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强基背景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高中阶段培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会,在2020年11月15日成功举行。上海市教育功臣仇忠海校长、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顾志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汤林春所长、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张治馆长与上海教育部门相关领导等7位专家组成开题论证专家组。

    专家组以及课题研究组成员认真听取了朱越校长的开题报告。经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开题论证专家一致认为:课题的研究方向符合国家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精神,采取面向全体的共性培养和面向个体的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的“混合式”培养策略,为全体学生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生态环境,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志于服务国家战略领域需求的未来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奠定扎实的各项素质基础,也为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衔接,创新点与突破点真实合理,前瞻性和推广意义价值明显。

    此次开题报告会的成功举办意味着七宝中学在聚焦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纵深发展方面,打开了新的局面,也有了新的挑战。“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七宝中学试水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创新人才从青少年抓起,着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田,以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交叉融合为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创、理工文艺哲全面发展”的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全体七宝中学师生的努力下,七宝中学必能铸就新时代杰出创新人才辈出的新高峰。

    (朱越 鞠瑞利 杨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上海市七宝中学创新教育实录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0-12/25/07/ZGJYB2020122507_b.jpg 07 中国教育报 8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