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枣庄学院:实践育人谱新篇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近年来,枣庄学院不断加大改革和建设力度,逐渐形成了立足枣庄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展观感类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劳动类实践教学、利用援疆实习支教拓展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大大提升了实践育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立足枣庄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展观感类实践育人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学校立足于枣庄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将教材中的原理与鲜活社会现实相结合、枯燥的道理讲解与革命历史场景相结合,使革命故事更加鲜活。

    第一,依托本地特殊场所资源开展调研类实践育人。

    在枣庄地区,这类资源主要包括:一是地方特色农村资源。如以乡镇企业闻名的滕州大宗村、以伏里土陶驰名的山亭区伏里村、以种植石榴闻名于世的驿城区匡谈村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艰巨更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地调研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发现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可为当地政府部门解决“四农”(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问题寻根把脉。二是地方特色城市资源。枣庄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自身的特殊性为其转型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合理化建议。三是地方特色企业资源,如曾助力枣庄辉煌发展、如今却萎靡不振的煤矿企业、水泥企业和棉纺织类企业等。通过调研这些企业,能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第二,依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展考察类实践育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枣庄地区的文化资源包括:一是地方四大文化资源,如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和130年的工业文化。二是地方历史遗迹资源,如北辛文化遗址、古滕国遗址、古薛国遗址等。三是地方历史名人资源。如造车始祖奚仲、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再现他们事迹及思想的奚仲纪念馆、墨子馆、鲁班馆等。四是地方红色文化及其场馆资源。如台儿庄大战及由此衍生的抗战文化,扎根枣庄、享誉全国的铁道游击队文化、运河支队的抗日文化,被誉为“山东小延安”的抱犊崮山区革命根据地文化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八路军115师抱犊崮抗日纪念园、李宗仁史料馆等红色场馆。红色文化是对党带领人民群众探索民族独立和伟大复兴历程的高度凝结。五是地方民间文化资源。如枣庄地区台儿庄运河文化以及由台儿庄运河文化发展而来的商旅文化、建筑文化、市井文化、纤夫文化、尚勇文化等。这类资源既是大学生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也是丰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载体。

    第三,根据不同课程设置不同实践作业形式。

    调研类实践育人,一般是以调研小组为单位在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考察类实践育人,一般要求撰写2000字左右的观后感。学校还鼓励大学生拍摄微电影、微视频,通过浓缩化的电影形式全方位展现枣庄辉煌的过去,激发学生作为“枣庄人”的自豪感与荣耀感;通过镜头记录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开展劳动类实践育人

    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枣庄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坚持通过校园劳动周、义工服务、校企合作等形式,从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劳动理念、劳动行为等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第一,依托校园劳动值周开展劳动类实践育人。

    为引导大学生把教材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实际能力,也为让大学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学校实施了专科学生在第二学期、本科学生在第三学期开展校园劳动值周的计划。学校要求校团委、学生处认真落实学生校园劳动值周计划,给学生讲清楚学校设置校园劳动值周的目的、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值周的重要性,特别讲清楚参加劳动值周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把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值周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实践教学成绩中。

    第二,通过大学生志愿到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城市社区开展助学、助教、帮劳和帮老等活动,开展劳动类实践育人。

    作为一种有效融入社会、接触民众的教育教学形式,这类实践教学既给那些社会特殊群体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关爱,也给大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和感受社会责任的机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善自我,而给予参加活动的学生一定成绩更激励了大多数学生参加这类实践教学活动。

    第三,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劳动类实践育人。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变革新形势,学校于2013年12月出台了《枣庄学院转型发展方案》,确定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国际化”的发展定位,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始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2017年2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印发,强调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几年来,学校与上级教育部门合作打造了7个产教融合基地,构建了文理工管艺完备的产教融合平台,建立了5个行业学院,实现了校企合作专业全覆盖,建立了11个产学研应用创新基地,形成枣庄学院“123456”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的“1”即“1个中心”,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即“3条主线”,是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贯穿“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劳动技能达标”3个核心要素,将思政育人、专业育人、劳动育人等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依托援疆实习支教,拓展志愿类实践育人

    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按照援疆工作会议要求,为更好提升育人效果,自2018年8月以来,先后组建三批援疆国家通用语言支教团,共选派了604名学生和12名指导教师赴新疆喀什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教学。这既展现了学校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检验了学校志愿类实践育人的效果,起到了援疆实习支教示范作用。

    第一,对参加赴疆实习支教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在赴疆发动学生阶段,要求任课教师在上课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及时解除学生的思想困惑,为参加援疆实习支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引导学生把思想上的重视转化为实际行动。二是在学生赴疆之前,积极配合援疆支教团及学校相关部门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充分认识援疆支教的重要性,深刻认识支教工作不仅关系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也关系到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激励学生在为祖国发展作贡献的过程中更好发展完善自我。三是要求任课教师主动保持与参加援疆支教学生的联系,鼓励教师们通过QQ、微信聊天或电话交流等方式及时解答学生思想困惑或生活疑问,积极协助援疆支教团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第二,教育学生融入当地,做大美新疆的建设者。

    支教学生以受援学校为家,把当地学生视为一家人,在授课之余积极投身于所在学校的校园管理和文化建设。或者主动担当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或者担任图书管理员、参与图书档案和文献资料整理,有效提升了支教学校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组建合唱团、篮球队、小画家等兴趣社团,培养学生的音体美技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制作板报、墙绘和宣传画,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主动捐款,购买书包、练习本、篮球等学习和体育用品,捐赠给巴仁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感情传播者、民族团结促进者的神圣使命。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主旨为“喀什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现状与推进策略”的调查研究,对在新疆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实习支教的意义、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现状、影响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因素等进行深入调研和系统分析,提出了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若干对策建议,为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实习支教和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提供了宝贵借鉴。

    第三,讲好“援疆故事”,让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学生。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援疆支教的重要性,也为了通过援疆支教故事教育更多的学生,学校精选援疆支教学生日记,组织编写了《最美的青春,在喀什》,按班级发给学生们传阅与学习。制作反映支教学生在新疆备课、教学及生活的微电影,组织学生们集体观看。安排援疆支教学生走进课堂、报告厅,讲述题为“我在喀什援疆支教”的故事。援疆支教故事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从而厚植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更多学生投身援疆支教工作,通过实际行动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枣庄学院党委书记 曹胜强 校长 李文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0-12/17/10/ZGJYB2020121710_b.jpg 10 中国教育报 11 /mpproperty-->